中評社香港8月28日電/金融時報中文網今日刊登哈佛大學(Harvard University)貝爾弗爾科學與國際事務研究中心(Belfer Center for Science and International Affairs)主任格雷厄姆•阿利森的評論文章,文章指出,任何一個新興大國的迅速崛起都會打破現狀,但沒有哪個國家方方面面的國際排名像中國一樣攀升得如此之高,為了減少戰爭的風險,中美兩國領導人務必開始就潛在的對抗和爆發點展開坦誠磋商。
文章摘編如下:
中國對南中國海和中國東海尖閣諸島(Senkaku Islands,中國稱為“釣魚島及其附屬島嶼”)的日益強硬的姿態本身並不重要,重要的是這種姿態所預示的未來。在二戰後的60多年裡,美國的“太平洋和平”為亞洲國家有史以來最快的經濟增長提供了安全和經濟框架。但是,中國已經崛起為超級大國,並將在未來十年內取代美國成為世界最大的經濟體,因此中國提出修訂其他國家設立的規則的要求就毫不奇怪了。
未來數十年全球秩序的關鍵問題是:中國和美國能夠避開“修昔底德陷阱”(Thucydides’s trap)嗎?這位歷史學家的隱喻提醒美國人,當一個崛起的大國與既有的統治霸主競爭時,雙方面臨何等危險——正如公元前5世紀希臘人和19世紀末德國人面臨的情況一樣。這種挑戰多數以戰爭告終。維繫和平要求雙方政府和社會大力調整各自的態度和行動。
公元前5世紀,雅典成為文明中心。哲學、歷史、戲劇、建築、民主等各方面的成就之高前所未有。雅典的急劇崛起震驚了伯羅奔尼撒半島既有的陸地霸主斯巴達。恐懼迫使斯巴達的領導人採取回應舉動。雙方之間的威脅和反威脅引發競爭,接著升級為對抗,最終爆發沖突。長達30年的戰爭結束後,兩國均遭毀滅。
從來沒有哪個國家方方面面的國際排名像中國一樣攀升得如此之高,如此之快。僅僅一代人的時間,這個國內生產總值(GDP)曾經不及西班牙的國家成了世界第二大經濟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