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香港1月17日電/如果今年全球經濟能保持某種勢頭,那必定是受到以中國為首的快速增長的新興市場的拉動。但與發達世界一樣,新興國家也籠罩在全球最大經濟威脅——歐元區危機——的陰影之下。
據金融時報報道,從西班牙加利西亞(Galicia)到中國廣東,商業的全球化程度都勝於以往任何時候。而且,由於如今金融聯繫極其緊密,加上傳統貿易聯繫的作用,經濟消息傳播的速度已變得空前之快——特別是壞消息(至少看起來往往如此)。
雖然有些報道說,在應對希臘、意大利等脆弱歐元區國家所面臨的挑戰方面取得了一定進展,但歐元區的創傷還遠未愈合。“這場危機損害了歐洲經濟……而且,我們還遠遠沒有走出這場危機。”歐盟(EU)經濟事務專員奧利•雷恩(Olli Rehn)上周表示,“這需要時間。結構改革一般都需要很長時間……然而,市場往往缺乏耐心,而這可能導致主權國家或銀行業機構陷入一場流動性危機。”
由於局勢膠著不前,人們預計2012年歐元區將陷入衰退,導致全球經濟增長率放緩至3%至3.5%左右。但是,假如雷恩對可能爆發流動性危機的擔憂變成現實,全球經濟的情況將會更加糟糕。歐洲以外的國家都會受到影響,特別是發展中世界。
如圖表所示,歐元區和發展中國家的經濟及金融聯繫盤根錯節,而且在過去10年裡發展迅猛。雖然這些聯繫極大推動了歐盟和新興市場雙方的發展,但它們同時也是經濟風險的“傳送帶”。風險和回報之間的區別可能非常細微,由盛轉衰可能就在轉瞬之間——投資者從一連串新興市場危機中都能發現這一點,包括1997-98年亞洲危機,1998年俄羅斯危機,2002年巴西危機以及2009年中東歐危機。
在2011年,人們曾萌生出全球經濟將平穩復甦的希望,但到年中的時候,由於美國經濟放緩,人們擔心中國經濟硬著陸,以及希臘危機引起恐慌、導致人們對歐元區的擔憂加劇,復甦的希望被澆滅了。如今,由於美國的經濟增長狀況較預期健康,而中國似乎也正走向軟著陸,因此與去年夏天相比,人們的註意力更多地集中在歐元區身上。雷恩表示:“回到經濟增長道路的必要條件是我們……解決主權危機和銀行業的問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