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台媒:人民幣大戰略 區內化區域化國際化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1-08-23 08:53:33  


“一國兩制”下的香港,天生就是人民幣國際化的最佳實驗室。
  中評社台北8月23日電/2008年的世紀金融海嘯爆發於中國大陸舉辦的奧運之後,對北京當局而言,有如晴天霹靂;在一陣慌恐,斷然採取救市政策,終於驚魂甫定後,對世界經濟新格局、全球結構的轉變,也進行了新的觀察、評估與研判。2009年3月,中國人民銀行行長周小川一連發表三篇文章,首次向全球提出呼籲及主張,建立一個“超主權”的國際儲備貨幣。中國作為一個全球大國,又是西方金融危機最大的被波及者之一,這樣的呼籲及主張有理有節。但北京深知,超主權國際貨幣從理想發展到事實,是一條漫漫長途;與此同時,中國要自求多福,為自己面對的國際金融困境打開出路,而唯一的出路,就是人民幣國際化。中國只有一個選擇:加速人民幣國際化的進程!

  台灣經濟日報社論指出,一種貨幣要能成為國際貨幣,須同時具備“內在”及“外在”兩套條件。內在條件有三:一、經濟規模要夠大,美、日、歐、中均符合此一要件,新加坡經濟、金融素質均佳,但規模不夠;二、政經體系對內統一,美、日、中符合此一要件,歐元區略遜,此番歐債危機即暴露了此一弱點;三、貨幣對外能自由兌換,美、日、歐貨幣均可,獨人民幣還不能,此即為人民幣國際化工程中最大的挑戰。要通過此一挑戰,就關乎人民幣國際化的“外在”條件了。

  “外在”條件也有三項,包括成為貿易結算貨幣、成為國際投資貨幣,以及成為國際儲備貨幣。這三條,在世紀金融海嘯發生前,人民幣基本上都不具備;因此,為加速人民幣國際化進程,北京當局必須在讓人民幣能被國際間更廣泛地接受作為一種結算貨幣、投資貨幣與儲備貨幣做積極的努力。於是,在2008金融危機之後:

  ——大陸加速與包括香港、周邊地區國家,甚至更遠的如智利等貿易夥伴簽訂“自主選擇貿易結算貨幣”的協議,或者,乾脆就決定以本幣結算;

  ——加速與越來越多的貿易及投資對象簽訂“貨幣互換協議”;

  ——與此同時,也選擇一批國內城市為試點,進行人民幣貿易結算的業務,並不斷擴大試點範圍。

  很明顯,在這些人民幣國際化的推動過程中,從地緣的角度看,由近而遠,似乎有一個順序,即“區內化”→“區域化”→“國際化”。國際化是最終目標;之前是區域化,從大陸周邊地區開始;再之前,是區內化,這個“區”是指“大中華區”,香港是最佳例子。

  社論認為,“一國兩制”下的香港,天生就是人民幣國際化的最佳實驗室。人民幣在香港,算是境外,直接與國際金融接軌,進可攻;但香港與內地,金融上又有防火牆,退可防。因此,在大陸當局的金融發展大戰略中,香港自然成了重中之重。

  早些年,北京執政當局已允許香港銀行經營人民幣業務,包括存款、兌換、匯款,目前人民幣存款已多達5,500億元,“池子”規模越來越大,但主要是“進”而沒有“出”。

  上周國務院副總理李克強訪港,又宣布了RQFII(讓香港可以用人民幣在大陸投資股票及債券)、RFDI(讓香港企業可以用人民幣在大陸進行直接投資)、ETF(讓大陸投資人可透過追蹤指數的方式投資港股)等,這一來,兩地之間人民幣流動的任督二脈就打通了。香港作為大中華區的一環,人民幣在股市、匯市、債市、投資的大範疇全流通,已具雛形。

  香港之後,可能成為人民幣離岸中心的還有新加坡及台灣。大陸金融當局的運籌帷幄,功力不俗。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