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北京4月21日電/證券時報文章指出,日前,國際評級機構標準普爾突然降低美國的信用評級前景,並指出在未來兩年內,至少有三分之一機會調低美國的評級。作為純種美國血統的評級機構,此舉如同打了自家父母一個響亮的耳光,不免讓人產生疑惑,一向以“寬己律人”為行事標準的標準普爾突然間的正義,究竟是希望挽回在全球金融危機中喪失的信譽,還是另有陰謀存在?
追溯2008年席捲全球的金融危機,信用評級穩居A+水平的雷曼兄弟突然倒閉,國際三大評級機構的立場以及公信力在全球範圍遭到質疑,三大評級機構因此深陷信用泥沼,並在2008年10月22日美國國會聽證會上承認犯了道德錯誤,向市場提供了虛假評級信息。此外,2010年歐債危機爆發之前,也沒有任何一家評級機構提前做出準確預測。
可見,此前國際評級機構的行為模式似乎更多是基於逐利心態,通過提高上市公司的信用等級取得高費用回報,因此提供給投資者的信息具有虛假成分。此外,三大國際信用評級機構滲透著美國的意識形態和國家利益,因此很難做出客觀中立的評價。
美林亞太區經濟學家陸挺表示,執行雙重標準也是三大評級機構的慣例。美國評級機構的雙重標準表現在:一方面,在美國本土評級時,主要依據被評估公司自身或經美國會計公司發布的財務報告,但對於美國以外的企業,除少數進行需收費的“自願評估”外,大多數依據評級機構的獨立評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