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一方面,對美國本土市場存在的問題經常視而不見,而對他國尤其是美國不喜歡的國家的資本市場動態往往“明察秋毫”。在1995年英國巴林銀行破產的同時,美國銀行的金融衍生品市場不良投資高達23萬億美元,美國評級機構都不曾降低美國銀行的信用等級。
此外,從“9.11”恐怖襲擊,到安然等巨型企業的財務醜聞,到眾多華爾街股票分析師不法行為連續曝光,再到2003年11月摩根大通等華爾街知名銀行的金融欺詐,美國資本市場遭遇一次又一次衝擊與威脅,但美國評級機構不曾降低過美國的主權評級。
標普此次“大義滅親”,或許可歸之為金融危機後的一次深刻反省,認識到一味地包庇及縱容等同於掩耳盜鈴,在事情敗露後需要承擔更嚴重的後果。既然如此,還不如在毒瘤開始萌芽時,便及時抑制其未來的成長。該理論套用在世界經濟以及全球金融穩定上,可通過減少失真的信用評級來避免給整個經濟金融系統帶來嚴重衝擊,並將有利於全球投資者在信息公開透明的情況下做出正確的投資決策。同時,也警示各國政府能夠及早正面應對自身的經濟問題,並及時給予解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