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新加坡華人婚姻:不同文化的相處之道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1-01-11 09:57:40  


史萊特和曾淑玲夫婦要在孩子馬修上學時,選擇華文為他的母語。馬修剛滿一歲,他們就同時教他英語和華語。
伍慧賢和丈夫普萊克一動一靜,對子女的管教一嚴一鬆,發揮了互補作用。
  中評社香港1月11日電/據新加坡《聯合早報》報道,由於異族通婚情況越來越普遍,新加坡人的種族類別趨向多元化,異族通婚夫婦從明年起,可申請在新加坡籍孩子的證件上填上“雙重種族”身份。然而,來自不同文化背景的兩個人的結合,要達成共識的豈止是孩子種族身份應該是什麼?記者近日採訪了兩對異國通婚的夫婦,從他們身上了解不同文化背景的夫妻之間的相處之道。
 
  曾淑玲和英國丈夫史萊特交往前先談生育及信仰 

  採訪兼職補習教師曾淑玲(31歲)和中學化學教師克里斯托弗.史萊特(Christopher Slatter,43歲)當天,兩人的愛情結晶馬修(Matthew)倚著玩具,努力地站了起來,可是,有輪子的玩具隨著馬修的掙扎移動了位置,他也因此失去了重心,整個人跌在地上。 

  換作其他父母,早已上前抱起孩子,加以呵護,但眼前這對夫婦卻仍坐在原位觀察。直到號啕大哭的孩子爬到跟前,曾淑玲抱起他,然後柔聲地說:“你現在知道不能靠玩具站起來了吧?” 

  夫婦倆的這種默契肯定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培養起來的。 

  父母曾反對異國婚姻 

  2003年,史萊特只身從倫敦到新加坡來當教師,本地土生土長的曾淑玲當時也在同一所中學——萊佛士女中任教。原來,史萊特在倫敦教了9年書後,希望換個環境,就積極地物色到國外任教的機會。萊佛士女中當年因為實行“直通車”計劃而流失了一些教師,因此把招聘教師的活動延伸到國外去。史萊特在報章看到相關招聘啟事,就申請這教師職位,並順利通過面試獲聘。 

  雖然從未涉足新加坡,當時仍是單身漢的他,卻只憑著從旅遊指南和互聯網上所收集到的資料,就毅然前來這個人人口中的“中西合璧”國家。 

  說到這裡,在一旁聆聽的曾淑玲忍不住插嘴:“這就是我跟他之間最大的不同,我是不可能在沒有充分了解的情況下,一頭栽進完全陌生的環境,而且還要在這裡生活至少兩年。” 

  處事相對謹慎的曾淑玲是虔誠的天主教徒,她告訴記者,決定和史萊特交往前,要求他分享對是否生孩子,以及會否讓孩子信奉天主教的看法。儘管克里斯對兩件事都無異議,兩人的交往卻面對了曾淑玲父母的反對。 

  原來,曾淑玲姑姑的異國婚姻失敗,令曾父非常擔心女兒的婚事。還好,她和史萊特後來成功取得女方家長的信任,並在學生們的祝福中,舉行婚禮。 

  “我們遵照敬茶等傳統習俗,也宴請16桌親朋戚友,但我們並沒選擇黃道吉日,而是找了個方便大家的日期成婚,從此攜手步入生命中的新階段。”曾淑玲娓娓道來。 

  結婚後一年,她就辭去工作攻讀碩士課程。懷了馬修後,她決定至少在孩子一至四歲的成長歲月裡,親自照顧他。 

  給孩子取個華文中間名 

  這對新加坡及英國夫婦,難道不曾因文化背景的不同引發糾紛? 

  同樣在修讀碩士課程的史萊特不假思索地說:“文化差異倒沒有,大不了是農歷新年期間,就算明明得完成作業,還是得抽空跟淑玲一家到處去拜年。馬修出世後,我們更加有義務這麼做了。” 

  不過,史萊特小小的“犧牲”卻換來曾淑玲一家多方的體恤。例如,雖然曾家都如許多本地人一樣喜歡吃魚,但吃飯時也總會為不喜歡吃魚的史萊特準備一道雞肉美食。 

  至於其他飲食習慣的差異,史萊特說並不多:“我超喜歡吃辣食,喜歡的程度遠超淑玲!” 

  像史萊特一樣,歐美的白人一般除了姓氏和名字外,都有中間名(middle name),這通常是教名或為了紀念什麼人而取的名字。史萊特和曾淑玲的孩子馬修,就有個頗特別的中間名:“Ming De”(明德),顯示他身上也流著華人血液。 

  曾淑玲說,幫馬修取這麼一個華文名沒有什麼特別含義,就只是認為“明”和“德”兩個字,既代表聰穎,也具備崇高的道德。 

  她笑說,史萊特原本更喜歡以“德明”為馬修的中間名,但學生們極力反對,說德明是本地一所中學的校名,不適合作為人名。 

  難能可貴的是,自認念書時幾經辛苦華文才及格的曾淑玲,買了雙語認字卡,一有時間就讀給剛滿一歲的馬修聽,也找機會跟他說華語,讓他從小就認識華文華語。 

  史萊特強調:“馬修上學時,我們會選擇華文作為他的母語,這是天經地義的事。雖然我本身是個語文白痴,但我認為,多學一個語文總是件好事。” 


【 第1頁 第2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