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台北2月19日電/中國的崛起,是幻覺還是現實?至今在歐美學界仍有不同看法。不過,有一點可以肯定,面對壓力,中國不會屈服,西方世界若想西化中國,更是一種錯誤,為今之計,就是努力去理解中國,免得問題發生時才感到錯愕。
中國時報報道,從美台軍售議題發生起,到奧巴馬總統近日會見達賴喇嘛,美、中關係起伏不定,兩國呈現“亦敵亦友”關係。外界正在關注,接下來雙方是否會有更勁爆的議題出現,西方世界又該如何看待中國?
出版《當中國主導世界》的作者雅克認為,美國在世界的光環逐漸失去時,中國已經成為全球強權。這位馬克思主義者樂觀指出,中國的崛起使其在全球金融、氣候變化乃至伊朗問題上,扮演愈趨重要的角色。
眼看中國逐漸融入世界,但他不認為中國將循西方道路往前,“期待中國成為西方國家,或中國準備聽命於西方,都不切實際。”當前西方世界所要做的,就是努力理解中國,以免出現意外和沮喪。
美國學者孟捷慕在其大作《中國綺想》中宣稱,美國讓北京加入世貿組織,根本是誤導大眾。美國對中國開放市場,導致百萬美國人失業,這些民眾還不時被告知,政府採取開放政策不單純為經濟因素,而是有利於促進中國政治的自由化。
孟捷慕為此主張,美國需停止把中國整合在以美國為主導的經濟體之下的假設,除此美國尚須在人權問題上採取強硬和直接的立場。
曾任美國主管東亞與太平洋事務的副助理國務卿謝淑麗,接受《洛杉磯時報》專訪時說,中國不如民眾想像般強大。美國在金融風暴下的失敗,相較於中國的快速復甦,予人一種錯覺。事實上,美國經濟總量約為中國的三倍。加上貧窮、污染和族群對立,中國的綜合國力距美國更是遙遠。
謝淑麗在其《中國:脆弱的強權》一書中,指中國目前有諸多難處。美國白宮國家安全會議亞洲事務原資深主任李侃如則有不同看法。他認為,中國未料到這麼快站上國際舞台,使中國更加自信,並敦促其在其他事務上需謹慎以對。在美台軍售問題上,李侃如認為北京將適可而止,北京若真想改變美國政策,後續會推出更多反制措施,但他不認為中國會這麼做。
《超融合》的作者經濟學家卡拉貝爾認為,中國需要美國,中國對這種依賴深感不安,“但別無選擇”。他生動比喻,當某人欠銀行十萬元,債務人就有麻煩了;反之,債務人向銀行借支一兆元時,麻煩的是銀行。中、美目前就處於這種關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