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國際信任面前,作為擁有13億人口的“負責任的大國”,責無旁貸,不能退縮。 |
中評社北京1月10日電(評論員 張沐)迎來2009年的是風雪交加的世界——金融海嘯、糧食危機、能源危機、企業倒閉、恐怖主義威脅等等,還有硝煙彌漫的加沙、局勢緊張的印巴邊境,非洲多個國家的政治動亂,泰國迄未休止的黨爭,全球局勢顯得更加錯綜複雜。而度過了極不尋常2008年的中國,在外交上也經歷了前所未有的洗禮。所謂“風景這邊獨好”,中國比較穩定的社會經濟發展態勢,令世人嘖嘖敬佩,也引起西方大國的忌諱。這是中國拓展外交的良好契機,還是維繫過往“韜光養晦”的低調策略呢,新近在國內引起了一番激烈的爭論。
2008年,國際關係中多年積累的矛盾和危機逐漸爆發。這一年,被稱為國際形勢在冷戰結束後變化最深刻、最劇烈的一年。同時,也是多極化趨勢加速轉折的一年:華爾街金融危機導致美日歐經濟相繼陷入衰退,俄羅斯和格魯吉亞的衝突、俄與烏克蘭等東歐國家的矛盾,牽動大國關係的新演變,而中國、印度、巴西等新興市場國家的崛起,越來越凸顯地出現在世界舞台上。中國外交部長楊潔篪談到,“2008年是一個不平凡的一年,我們可以講是打了不少的硬仗,可以說是闖關之年,但最終說明這是一個開拓之年,是一個豐收之年。”的確,經過30年的改革開放和發展,中國的面貌發生了舉世矚目的巨大變化,中國外交也取得了輝煌成就,站在了新的歷史起點上。在未來的歲月里,將為中國社會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為世界和平與繁榮不懈努力。
20年前,鄧小平為中國制定的外交基本戰略就是24字方針:“冷靜觀察,穩住陣腳,沉著應付,韜光養晦,善於守拙,決不當頭。”後來,又增加了“有所作為”4個字。其目的是為了盡可能地降低國際姿態,打破西方封鎖,取得國際信任,一心一意搞國內建設,逐步壯大自己的實力。這再度表明與原先的“階級鬥爭為綱”、“政治掛帥”路線決裂,腳踏實地而又低調地謀求自身的發展。事實表明,改革開放推動了中國持續迅猛地發展,不僅壯大了這個的實力,也提升了中國的國際地位。從而印證了這一外交戰略的科學性、正確性和有效性。
那麼,在在新的國際形勢下,世界看待中國的目光也正在發生著巨大的變化。20年前,有人提“中國崩潰論”;3到5年前,有人提“中國威脅論”;那麼現在,人們開始更多談論的是“中國責任論”。新近,美國《外交》雜志刊登了兩篇有關全球局勢的文章,有一篇標題是“西方的衰落”,另一篇是“中國模式的興起”。這兩篇文章提出一個嚴肅而又現實的戰略問題。金融市場的坍塌不僅損害美國經濟,還使其經濟模式變得黯淡無光,並可能削弱華盛頓在全球施加影響力的能力。相形之下,中國也遭受短期打擊,但實體經濟遭受到的損害將小得多。中國積累了大量外匯儲備,現在可以利用來進行西方無力實施的戰略投資。中國將更有力量為受困國家提供援助以贏得朋友,並維持其在全球投資原材料的模式。文章更提出“當發展中國家觀察世界金融市場的亂局時,可能會做出決斷:中國模式比美國模式更具吸引力。危險的是,發展中世界將轉向中國學習經濟經驗,而非西方。”普林斯頓大學國際事務教授詹姆斯直截了當地說:“這意味著中國將獲得更大影響力。”事實上,世界局勢變化的新趨向,連西方許多國家政要都心知肚明,甚至公開承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