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社評:把握中國外交的基本戰略與機遇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9-01-10 00:35:49  


 
  應該說,當今形勢確實是中國進一步拓展外交的難得機遇,也是為構建“和諧世界”,取信國際社會,作出更多貢獻的上佳時機。

  然而,有專家認為,中國還應當堅持“韜光養晦”的對外戰略指導思想,它不僅將伴隨中國崛起的全過程,而且在中國崛起成功之後仍將是中國對外戰略的自覺選擇。其理由是:從戰略的高度看,中國與世界強國的距離仍然很大,整體實力上與先進國家仍然差一個甚至幾個檔次。雖然GDP上去了,現在基本上是第三位的位置。但從發展的質量來高,並不值得的驕傲。韜光養晦的核心仍是國家利益,即在事關中國核心利益的問題要堅決維護,而在相對次要的問題上則相對超脫。千萬不要為一時的“大國地位”去強出頭。國際參與當然是要的,但要更多地通過多邊合作的方式,以尊重加適當修正的方式對待現有的國際機制。

  “韜光養晦”在英文中常被譯成“Hide one's capacities and bide one's time”。含有隱藏待機的意思,容易給人以不懷好意的詭詐感覺。實際上其主旨是:低調、務實、不強出頭。這一基本精神是有效的可取的,也不會過時。

  當然,面對新的時代,中國的發展與進步呈現出更加積極的國際視野和更大的國際責任。所謂與時俱進,正是要求中國對世界承擔的責任和作用更加重大。在現實中,改革開放推進中國與世界經濟文化等各方面的聯繫,“世界村”包括經濟一體化進程,也使得中國的利益延伸至全球各地,這表明中國必須努力維護這些利益。同時,國際社會的變化發展需要一個積極、自信的中國更多地加入國際事務中。美國作為世界上唯一的“超級大國”對國際社會起著相當大的作用,但美國的單邊主義思維決定其傲視天下、施用霸權的國際戰略,結果導致世界各國怨聲載道。與美國相比,中國提出的“和諧世界”令人耳目一新,贏得了世界人民的贊譽。在朝核、伊核、達爾富爾等地區熱點問題上,在出兵打擊索馬里海域的海盜上,發揮出建設性的積極作用,在能源和糧食安全、氣候變化、國際金融等問題上,中國的主張,體現了廣大發展中國家的利益,得到國際社會廣泛贊同。

  毫無疑問,在機遇面前,在國際信任面前,作為擁有13億人口的“負責任的大國”,責無旁貸,不能退縮。而成功申辦北京奧運會、上海世貿會以及各種重大的國際政經會議等,都是這種責任和信心的表現。其實,在很多方面,中國還不能顯示出強大的影響力,還有待拓展和努力。諸如像美國NBA、大型國際電影節、音樂節等具有世界級巨大影響的科教文化獎活動等等。當然,提升國際地位,承擔更多的國際責任,並不是要“強出頭”,更不是去“爭奪霸權”,而是中國走上強國之路,進一步為世界和平發展作出貢獻,抓住機遇進一步在國際上拓展外交空間,樹立良好形象的積極作為。誠如中國外長楊潔篪所說,國際上出現了一些要求中國承擔更多國際責任的聲音,一些發展中國家也希望中國在國際上發揮更大作用,這一趨勢在奧運會後更加明顯。“我們必須實事求是地界定我國國際定位和角色,不做超出國情和力不能及的事,同時也不回避應盡的國際義務。” 


 【 第1頁 第2頁 】


    相關專題: 中評社社評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