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石之瑜:陳水扁與民進黨雖然不事生產,但怎麼總有揮霍不盡的資源任由他們汲取?到底他們是如何自我供養的呢? |
中評社香港12月14日電(作者 石之瑜)寧願花千萬元拆除紀念蔣介石的“大中至正”匾額,也不肯對市井小民淪為餓莩而動念的民進黨政府,向來只能破壞而不能建設,但八年來這樣的施政風格竟又好像能夠永續經營,他們難道從來不感覺如此竭澤而漁的話,台灣的資源終有一天會耗盡?
陳水扁與民進黨雖然不事生產,但怎麼總有揮霍不盡的資源任由他們汲取?到底他們是如何自我供養的呢?從第一觀感判斷,當然首先是靠從“國庫”搬走納稅人的血汗錢,藉由政府預算來支應他們龐大的索續無度;再來是靠金控公司挪移民間的財富,挹注朋黨的空頭公司,從中謀取暴利;最後是靠勞工與公務員的退休保險金出入股市,化解他們的股票風險並因應內線需要。這些喪盡天良的剝削,為什麼能歷久而不垮掉呢?
“國庫”也好,行庫也好,最後的來源都是民間的資源。既然在陳水扁統治之下的台灣經濟受到重創,尤其是最支持民進黨的製造業,更是蕭條慘澹,故顯然最終供養陳水扁的,並不是投票給民進黨的民眾。這些民眾支持陳水扁並表面不是因為經濟的理由,而主要是出於反對國民黨的政治動機,但這個反對國民黨的情感,足以促使他們相信陳水扁編織的故事,也就接受了所謂台灣的經濟問題,主要是大陸吸走了台商所導致的,所以不是民進黨的責任,而是國民黨的責任,因為國民黨主張三通。
然而台灣整體經濟數字就算比不上其他地方,起碼還維持某種穩定,只是經濟兩極化的趨勢極為明顯,這表示供養陳水扁的有極大部分是沒有投票支持陳水扁或民進黨的那一部份民間力量。相對於支持陳水扁的選民的生活主要範圍在島內,不支持民進黨的選民則有遠遠更高的可能是集中在國際部門,科技部門與服務業。他們雖然投票時沒有支持民進黨,但是卻是供養陳水扁及其家族黨的主要來源。
如果進一步分析國際部門的資源,其中進入台灣後通過再投資與消費而成為稅收的經濟來源,或存入銀行成為金控公司操弄泡沫經濟本錢的,有一大部分是來自貿易出超。固然台灣仰賴貿易出超來促進經濟的這種發展模式,並不是近年才有的現象,但是由於內部經濟不振,加上國外投資不斷走避或撤離,近年就只剩下靠著貿易出超,才能勉強維繫國際部門及其周邊部門的暫時景象。
說到出超,不僅是最大宗,而且愈來愈一枝獨秀成為唯一最大宗的,即是對大陸的出超。近年大陸對島內的出超,是台灣整體出超的三到五倍,抵銷了台灣所有的入超還綽綽有餘。大陸為了推動兩岸關係,近年尤其開展各種通關方便,有利於台灣產品輸往大陸。台商在大陸投資設廠後,可以說是成為台灣產品輸往大陸的最主要動力,因而也就維持住了了台灣整體經濟局面,使得稅收的基礎不至於萎縮,銀行的存款不致於滑落。應該說,真正最後供養陳水扁的資源,靠的就是陳水扁最瞧不起的大陸與他最痛恨的台商。
不過,這樣的供養也有限度,因為生活在國際部門的選民非常清楚自己的處境,他們基於對鄉土的熱愛,一時不願意將資金移出,或轉移生活領域,但是在陳水扁與民進黨已經沒有未來的殘暴統治下,愈來愈多的人不得不採取移民的策略,或者籌謀建立在海外或在大陸的帳戶。這當然加速台灣經濟惡化,也就像惡性循環一樣造成民進黨黨官更加激烈快速的貪腐汲取,因為他們在政治上訴諸獨裁統治,任意分贓,任意懲處,對全民都起了示範作用,使得民進黨高官得意忘形而日益囂張,終而成就了自己達到歷史上政府被起訴閣員人數的破紀錄。
並不是他們不擔心竭澤而漁的問題,而是沒有能力擔心,剩下的就只能是加速汲取,反而產生更強烈的末日降臨的恐懼,導致所有巨商大賈都面臨過度汲取的困境。他們一方面要因應民進黨索求無度,另一方面自己也意識到台灣經濟來日無多,這一批政商因此無不都想撈了就跑,也就造成政商之間的破裂。因為與民進黨鬧翻而流亡海外,或身陷牢獄的,在近兩年便可說是絡繹不絕,以辜、王兩家之顯赫,豈能想到淪落至今,紛紛被民進黨新貴接收而徒遺抄家之恨?但也正因為如此,來自大陸的出超更成為陳水扁唯一汲取供養的穩定來源。(作者 石之瑜,台灣大學政治學系教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