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資料圖:中國向烏克蘭購買的“瓦良格”號,也就是現在改裝後的“遼寧艦” |
就在中國的航母計劃遲遲未決之時,一個讓航母從論證走向現實的機會出現了。
冷戰時期的蘇聯,先後建造了三代航母。第三代航母設計代號1143.5,首艦“定單105”號,現為俄羅斯海軍唯一在役航母“庫茲涅佐夫”號;第二艘“定單106”號。為建造這兩艘第三代航母,蘇聯政府當時動員了800多個行業的專家和7000多個工廠、科研院所。
1985年12月6日,“定單106”號開工,由當時烏克蘭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的尼古拉耶夫造船廠(又稱黑海造船廠)承建。經3年建造,船體於1988 年竣工下水,並以蘇聯加盟共和國拉脫維亞首都的名字命名為“裡加”號。這時,蘇聯已開始風雨飄搖。先是1990年拉脫維亞宣布獨立,“裡加”號改名為“瓦良格”號。1991年12月25日,蘇聯宣布解體,已建造了68%的“瓦良格”號停工。
1995年,在造的“瓦良格”號航母正式退出俄羅斯海軍的編制,並以償還債務的形式送給了烏克蘭。烏克蘭由於經濟狀況不佳,也無力繼續建造。
1995年,時任烏克蘭總統的庫奇馬訪華,副總理基納赫稱,中烏之間正為“瓦良格”號談判,其可能在華進行解體作業。
當時,烏克蘭政府計算,“瓦良格”號解體需花費2.5億美元,但解體後的廢鋼只能賣500萬美元。“烏克蘭方面找到我們,非常希望能把這艘艦賣給中國。”張序三中將披露,當時中國曾派代表團5次赴烏磋商。但磋商受到美國粗暴干涉。中方估算,要花費700億元人民幣,才能把“瓦良格”號完全建成,而1995年我國軍費開支還不到640億元人民幣。考慮到續建的費用太高,中方放棄了談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