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書記一職,在中共早期歷史上也是黨內的最高領導職務。在六屆六中全會毛澤東成為的公認的領袖之前,中共歷史上有過五位總書記。由於受時代所限和各自不同的處世風格,這五位總書記在黨史上演繹了各不相同的人生篇章。
第一位:教授、“旗手”陳獨秀
陳獨秀,原名陳乾生,字仲甫。1879年生於安徽懷寧。
1915年,陳獨秀創辦《青年雜誌》(一年後改為《新青年》),舉起民主與科學的旗幟。1917年初,他應北大校長蔡元培的邀請擔任北京大學教授,並兼任北大文科學長,成為引導新思想潮流的領頭人之一。1918年,和李大釗創辦了《每周評論》,提倡新文化,宣傳馬克思主義。在1919年的五四運動中,陳獨秀大力鼓動,被師生視為“旗手”和“總司令”。1920年,在共產國際幫助下,首先在上海建立中國共產黨發起組,進行建黨活動。
1921年7月,中國共產黨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在上海舉行,陳獨秀被選為中央局書記。後被選為中共第二屆、第三屆中央執行委員會委員長,第四屆、第五屆中央委員會總書記,為中國共產黨初期的發展壯大和工人運動的發展作出了傑出的貢獻。在第一次國內革命戰爭後期,陳放棄了對農民、城市小資產階級和中等資產階級的領導權,尤其是放棄對武裝力量的領導權,犯了嚴重的右傾投降主義錯誤,使革命遭到慘重的失敗。1927年,在八七會議上被撤銷中共中央總書記職務。
轟轟烈烈的第一次大革命失敗後,陳獨秀對革命前途悲觀失望,並在黨內進行分裂活動,組織托派組織。1929年11月,陳獨秀被開除出中國共產黨。
1932年,陳獨秀在上海淞滬會戰中支持抗戰,譴責蔣介石賣國獨裁,被國民黨政府逮捕。1937年抗戰開始,陳獨秀出獄後曾一度想去延安,毛澤東表示歡迎。但是黨畢竟要講政治原則,中共中央向他提出了恢復黨籍的兩項條件,即承認當年分裂黨和組織托派的錯誤,並擁護黨的路線。陳獨秀則帶著傲氣回答:“回黨工作,固我所願;承認錯誤,則礙難從命。”隨後又加上王明、康生等人阻撓,陳獨秀最終還是未能回黨。1938年,陳被王明、康生誣陷為日本間諜,從此與中共徹底決裂。
晚年的陳獨秀蟄居四川,在貧病交迫中鑽研文字學,撰寫《小學識字教本》。1942年5月,陳獨秀於四川江津病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