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消逝的“京片子”刻意保護還是順其自然?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2-03-09 09:44:41  


  中評社香港3月9日電/《北京晨報》報道,北京土話,是四合院裡的一句閑侃,是茶館裡的一場評書,是馬三立的一段相聲,是從酸甜苦辣中孕育的一種表達,那幽默利落的“京片子”一出口,雙方的關係無形中就親密了幾分。

  1955年,國家將普通話定義為“以北京語音為標準音,以北方話為基礎方言,以典範的現代白話文著作為語法規範”,並在全國範圍內推廣。至此,普通話和北京土話並行於這座古老的城市。隨著社會生活的變遷,那些土老百姓嬉笑怒罵的詞兒,正在漸漸消逝,是刻意保護還是順其自然?

  北京晨報:北京土話的歷史有多長?

  楊澄:北京土話是現在北京話的一部分,歷史比北京城短,只有400年,從清朝開始。之前的遼、金、元時期,北京人以講中原話為主,從元曲就可以看出,元曲四大家關、白、馬、鄭,有三個都是北京人,但他們說的是河北地方話。

  北京晨報:元朝時北京人以河北口音為主?

  楊澄:元代北京成了都城,但官方場合所用仍是中原口音,只是與本地方言有所結合,形成了大都話,河北移入人口較多,所以北京民間方言以河北口音為主。朱元璋滅元後,各地移民大量入京,大都話漸漸式微。明代前期,安徽移民大批湧入,江淮官話等也對北京方言產生了一定影響。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