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新媒體帶來的那些“亞健康”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0-12-15 12:02:29  


  中評社香港12月15日電/《北京晨報》報道,打發在地鐵上的時間,是看報還是看手機信息?一本喜愛的小說上市,是去書店買一本還是下載到手機上看?當你的日常行為越來越多地受到新媒體左右,不適和困惑都很正常。幾位新老媒體從業者近日“會診”人們被新媒體左右後的“亞健康”症狀。畢竟,共同思考媒體的未來,也算是對科技再造文化社會的一種想像和預期吧。

  症狀 選擇困難

  在國企上班的徐蕊是一位時尚白領,上下班路上要坐一個小時的地鐵。有時,徐蕊想買本時尚雜誌帶在路上消磨時間,可經常是面對幾十種同類型雜誌,她的“選擇困難症”一次次發作,“算了,不如用手機隨便看看時尚網站吧。”

  診斷:“我對傳統的東西始終心懷敬畏。以我做互聯網這兩年的經驗,我覺得互聯網再新、再變化,仍然有來自於傳統媒體的傳承性在,這種傳承性是割不斷的。”趙嘉敏說。

  “自從2008年金融危機之後,我們就一直在研究,當大家都沒錢時,到底會在什麼媒體上消費?雖然在傳統媒體和新媒體上的消費都會下降,但大家喜歡看的仍然是精品內容。”熊偉銘表示,“我們要關注往後5年到10年的觀眾,看未來媒體的消費者喜歡什麼,如果不隨著用戶的喜好而改變,也逃脫不了被淘汰的命運。”在熊偉銘看來,“互聯網上充滿了文字、信息、圖片、視頻,年輕人當然會喜歡。現在居民樓道里的報箱,大一點的雜誌都塞不進去。而在報攤上,同類型雜誌可能有上百種,可能在挑花眼之後你會決定放棄購買。”王潔明認為,時代的發展必然造成新舊交替,“現在很多人都在問,如果紙質書真的被淘汰了,我們會不會很不舍?想想看,前人把竹簡都燒掉時,是不是也有很多人懷念這種典雅的閱讀方式呢?所以懷念是沒有用的,該消失的終歸要消失。” 


【 第1頁 第2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