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新媒體帶來的那些“亞健康”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0-12-15 12:02:29  


 

  症狀 忠實度下降

  “70後”楊崢準備趁午休時間逛逛書店,買兩本新書,卻被“80後”同事王曉彤取笑為“奧特曼”,“不如下載幾本到手機里吧,可以隨時看。現在誰還隨身帶本書啊。”楊崢於是放棄了去書店的念頭。

  診斷:王潔明認為,新的科技手段很容易讓受眾更換常規關注媒體,“不管形式發生怎樣的變化,對於生產內容的人來說,如果有一種渠道能更好地保護知識產權,能在未來生產更好的內容,能形成良性互動,何樂而不為呢?”王潔明認為,電信運營商正在充當“救世主”的角色,“他們說在我身上能做正版內容,大家用手機來看書、看報、看雜誌。中國移動也在和雜誌合作,讓用戶在手機上看雜誌,點一下一塊兩塊,就把一本20塊錢雜誌最精華的部分看了。這種新的平台可能會產生新的形式,比如把互聯網上的內容整合成特殊雜誌,放到移動基地上,每個月直接下載,平台和內容的這種跨越可以互相推動。”

  症狀 感受多變

  王楠是一位80後IT界精英,終日面對電腦的他回到家便窩在沙發里看電視,手機短信提示聲想起,他拿起手機,讀起手機報,當看到“膠州大火”的消息和火災現場的圖片後,他馬上拿起遙控器,把電視調到新聞頻道。

  診斷:“內容的表現形式,一定會隨著平台的變化而變化,”姬十三舉例,“比方說,一篇3000字的文章出現在雜誌專欄里,大家覺得讀起來非常合適,但是如果把專欄作家的文章集結出書,大家就有可能不買賬,因為在書里,3000字覺得不深刻。而3000字的內容如果出現在網絡上,大家就覺得這個人囉嗦,所以不同媒介狀態帶來的媒介感受非常不一樣。”

  王潔明表示,“大家有沒有注意過,我們在手機里喜歡看什麼內容?其實就是悠閑而簡單快捷的文字和少量圖片。儘管都是無限終端,但在手機和iPad上,閱讀行為就會出現變化,iPad定位時尚娛樂,如果把手機上的內容直接搬到iPad上去當然不行,把整本雜誌搬上去也不行。我們以前認為高端人士在手機上喜歡看財經新聞或是國家大事,其實他們也喜歡看輕鬆的新聞和圖片。也就是說,消費者在面對不同介質時,獲取信息的出發點就有所變化。”


 【 第1頁 第2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