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清理加分亂象 捍衛高考公平
http://www.CRNTT.com   2022-09-19 19:03:48


  在教育部15日舉行的新聞發布會上,相關負責人介紹,2015年、2019年,教育部會同有關部門按照“促進公平、規範管理、科學精准”的原則,先後開展了兩輪清理和規範高考加分工作,明確取消體育特長生、中學生奧林匹克競賽、科技類競賽、省級優秀學生、思想品德有突出事跡等五類全國性高考加分項目,指導各地減少地方性加分項目,進一步降低加分分值。目前,已取消5類全國性高考加分項目,逐步取消95類地方性加分項目。

  高考加分政策,原本有著改革高考評價體系、選拔各方面均衡發展的高素質人才的良好初衷,但在應試教育一分壓倒千人的背景下,獲得加分意味著孩子能在考試槍鳴響前出發,加分政策的“好經”日漸被一些歪嘴和尚念歪了。

  不會唱歌的人成為藝術特長生,不會打球的學生卻參加比賽得到了體育健將的稱號。從弄虛作假的“少數民族考生”,到一些少年兒童複制父輩的科研“奇跡”,權勢階層想方設法鑽高招政策的空子為己謀利,由此也延伸出“昆明中考加分人數占到總考生的16.44%”、“寧夏的家長投資500萬可加10分”,人大原招生處長“花50萬可降200分錄入”等“加分腐敗”現象。此起彼伏的“濫加分”“亂加分”等招錄醜聞不斷,讓公衆對於高考公平、社會正義的期待產生信任危機。

  毋庸諱言,高考加分儼然成為新型拼爹的潛台詞,在優質教育資源匱乏,社會監管不力的情勢下,加分政策“虛胖”不僅侵蝕了本就稀缺的優質教育“蛋糕”,更有損教育公平。

  受教育權是公民的一項基本權利,教育公平是和諧社會的基石。倘若父輩有錢有權有門路,子女便可隨意加分,實現輕鬆搶跑并彎道超車,進入理想高校,將大多數默默苦讀的百姓後代遠遠拋在身後,顯然是將父輩的身份差異,演變成一種教育特權,造成新的教育不公,敗壞社會風氣,影響社會穩定。

  針對備受詬病的加分亂象,我國從2015年開始開展了多輪大規模清理、整治工作,也取得一定的效果,受到民衆肯定。此次教育部表示,要會同有關部門推動少數民族加分更加精准,說明通過清理規範高考加分,實現“大幅減少、嚴格控制”目標將是教育部門過去及未來的工作方向。

  教育公平是社會公平的基石,牽一發而動全身。高考改革幅度之大,牽涉人數之廣,應當審慎周密。各地在具體實施過程中,要加強高考加分的風險評估,完善和規範自主招生等高校招生選拔機制,改革監督管理機制,加大違規查處力度,提高違規成本,大力營造遏制“加分腐敗”的法治氛圍,興利除弊、揚長避短,讓高招改革、教育改革真正成為培養現代化人才、保障社會公平公正的強大支撑。(來源:燕趙晚報 作者:斯涵涵)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