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網暴頻繁出現,我們該如何反思
http://www.CRNTT.com   2022-08-17 18:08:34


  網絡暴力發酵的“門檻”,似乎變得越來越低。最近一段時間,輿論場上就有三起值得關注的網暴事件。

  7月26日,18歲女孩雷穎琛選擇從自家樓頂一躍而下。去世之前,她留下了關於自己在網上被“厠妹”持續網暴近三個月的記錄。

  此外,武漢一位67歲的謝姓老人,17年堅持賣2元的糖水,被人們親切地稱為“糖水爺爺”。然而,在他走紅後,謠言和中傷隨之而來。無奈之下,“糖水爺爺”放棄擺攤,打算回老家了。

  還有,被拐兒童符建濤的媽媽彭冬英日前發文稱,自己因找回孫卓的綫索問題遭到網暴。

  這幾起網暴事件在短時間內密集出現,實際是當前網暴現象高頻發生的一個縮影。這些年,我們已經目睹了太多的網暴悲劇,不誇張地說,幾乎每一起熱點事件中,都可能存在著不同程度的網暴現象。

  網絡暴力,實際是一種輿論暴力。這其實無論在哪個時代都是存在的。在沒有互聯網的社會,流言蜚語帶來的傷害,同樣不少見。但是,互聯網的出現,將這種扭曲的輿論力量前所未有地放大,它對個體的傷害,很多時候可能是“毀滅性”的。

  網暴為何會如此流行?這方面的分析其實已經非常多。有人說,互聯網的虛擬性,讓一些人放棄了言論責任,從而導致“口不擇言”的現象變得更多;還有分析說,在網絡上輸出語言暴力的人,都是生活中的失敗者,他們在網上謾罵他人,實際是為了追求一種心理上的補償。這些分析不能說完全沒有道理,但同時也要看到,多數網暴者也就是和你我一樣的普通人,在綫下可能同樣是善解人意的,甚至,一些網暴本身還是打著“主持正義”的名號出現。這背後對應著的兩種社會心理結構可能仍需要被重新認識。 


【 第1頁 第2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