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網暴頻繁出現,我們該如何反思
http://www.CRNTT.com   2022-08-17 18:08:34


 
  其一,互聯網的普及,或者說綫上生活的普及,讓越來越多的人正在喪失對“遠方”及遙遠的他者的共情,缺乏對“遠方”世界的多元理解。這兩年,社會學家項飈的“附近的消失”概念很火,它指的是越來越多的人只關心自己和更遙遠的世界,而對自己所身處的環境缺乏應有的體認。但就網暴現象來說,可能很多人對於遙遠世界的關心,也同樣是有隔膜的。因為他們只是帶著自己的固有偏見去“認識”遠方的世界和人,而沒有表現出該有的包容與共情。

  質疑“糖水爺爺”食材不幹淨,想當然地認為大爺子孫不肖、無依無靠,就是一個很具代表性的例子。在一些人看來,老人賣廉價的2元糖水,糖水的質量就必定是有問題的。而六七十歲還在擺攤,就一定有著坎坷的遭遇……不能說這樣的推測是帶著惡意的,但它至少反映出,大家對“遠方”和他者的認知是偏狹的。可以說,關心遠方,并沒有讓更多人變得更包容,變得對世界有更多元的認知。這無疑是遺憾的,也說明,很多人關心世界,但心靈卻并沒有變得那麼開放。

  其二,由部分網友正義感“爆棚”所制造的網暴,或許與現實中維護正義的力量沒有讓足够多的人產生信賴有關。作為個體,有正義感是好事。但是,當“正義感”在網絡上集體輸出,變成一種私刑,無疑就越過了界限。其帶來的結果,不僅與正義無關,還制造了更多的傷害。

  網暴流行的原因,總結起來,可能主要是兩方面。一方面,互聯網的傳播介質特點,為網暴的輸出提供了便利,并強化了網暴的“威力”;另一方面,它是真實世界的一種投射。換句話說,它發生在互聯網上,卻不是憑空出現的,而是與真實的社會土壤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而如何通過改造後者來實現對網暴的釜底抽薪,注定是一項系統工程,它包括對人心的涵養,也有賴於現實治理的優化。(來源:光明網 作者:光明網評論員)


 【 第1頁 第2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