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糖水爺爺”遭網暴,好事是如何變壞的?
http://www.CRNTT.com   2022-08-17 18:04:58


  日前,一位在武漢街邊賣糖水的爺爺登上熱搜。老人擺攤賣了17年的糖水,堅持一兩塊錢一杯不漲價,市民紛紛點贊,網友親切地稱他為“糖水爺爺”。可是很快,這件好事的叙事走向就發生了偏轉,質疑和網暴紛至沓來。有人質疑他不戴口罩和手套,食材不幹淨,還有人造謠他賣糖水是因為子孫不孝、無依無靠。最終,為了平平靜靜地生活,老人在與家人商量後,決定放棄做糖水生意,不再出攤。

  極目新聞在評論文章中反問:“網絡讓大家從‘糖水爺爺’那裡得到了甜味,卻回饋給了他什麼呢?”紅星新聞評論則用八字總結:“惡語喧嘩,好人退卻”。

  那麼,一樁好事,究竟是如何變壞的?

  事實證明,很多針對“糖水爺爺”的質疑都站不住腳。有記者現場探訪後發現,“糖水爺爺”做糖水的房間收拾得很幹淨,東西擺放地整整齊齊,食材都是真材實料。老人的兩個兒子都已成家,生活平靜,并無子女不孝。對此,紅星新聞評論指出:“質疑食材不幹淨,可以讓相關部門去檢測,但造謠老人子孫不孝,尤其在一衆鍵盤俠加入之後,這樣的口水之爭已經不止停留在食品安全上,它變得複雜,甚至無界。當那種雜糅了各種情緒的質疑和猜測、造謠,偏離了原有的討論主題,上升為群體性的網暴時,將會淹沒一個人的生存空間,讓置身其中的人百口莫辯。”

  在澄清之後,我們更應探討的是:屢屢發生的網暴事件背後,有著怎樣的心理機制?這些毫無根據的指責和質疑是如何在網上鋪天蓋地傳開的?社會又該如何保護“糖水爺爺”們不被無故“插刀”?

  躲在屏幕背後的網暴者,究竟是怎樣一些人?《三聯生活周刊》在一篇采訪中指出,他們不全是生活不如意的“失敗者”。“他們大都年齡尚輕,但都有著不小的‘網齡’,他們涉世未深,也經歷著各不相同的人生處境,有的想通過互聯網‘主持公義’,實現抱負,有的只是出於發洩、無聊、玩笑或者焦慮。他們是現實中的普通人,但在網絡上,他們可能會表現出極度的冷酷、漠然和固執。”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