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學習困難門診:正視現象背後的“科學問題”是好事
http://www.CRNTT.com   2022-08-09 15:36:31


  近日,複旦大學附屬兒科醫院的一個“學習困難門診”火了,綫下一號難求,綫上引發網友熱議。有人覺得新奇:“學習困難還能當病看?我小時候怎麼沒有?”;也有人擔心家長會因此依賴醫生幫助孩子提高成績,逃避責任;甚至出現了“醫院在蹭熱點炒作”的批評聲。

  其實,這一門診的出現是個好事,其本身也體現了社會的進步。孩子學習不好,可能的原因有很多,一些生理、病理的原因就是其中之一,比如“注意缺陷多動障礙”這類神經發育問題,在臨床上非常常見,它會導致孩子注意力難以集中;再比如閱讀、書寫甚至數字認知障礙、精神心理障礙,這些都會給學習帶來直接影響。

  但長久以來,家長們可能習慣性地把孩子學習不好的原因歸結為不努力、貪玩甚至不聰明,忽視了一些可以從醫學角度查找的原因。這也讓一些本可以解決的問題被耽誤,讓一些在家長的督促、訓斥中原地打轉的孩子越發迷茫。

  “學習困難可能是病”在今天引發了大衆關注,也讓人想起抑鬱症過去20年所經歷的曲折認知過程。20年前,抑鬱症還是大衆眼中的“想不開”,對於這類患者我們習慣性地勸其“想開點兒”“要看到世界的美好”,殊不知他們在生理上可能已經發生變化,很多時候必須配合藥物進行治療。因為缺乏對它是一種疾病的認知,親人們想不明白也不知如何對患者進行幫助,患者自身也常帶有“病恥感”,最終導致許多悲劇發生。

  很多人對2003年著名歌星張國榮的自殺記憶猶新,“坐擁萬人追捧和億萬財富的人為何會自殺?”這一事件發生後,“抑鬱症是一種疾病”這個科學概念被更多人理解和接受。2012年,演員尚於博的母親毛愛珍成立國內首家抑鬱症防治宣傳基金會的消息也曾引起媒體廣泛關注,在此前一年,尚於博因抑鬱症自殺,直到他去世毛愛珍都沒理解為什麼情緒不好會要了兒子的命,一年以後她決定用後半生的時間向更多人宣傳抑鬱症“不是抗壓能力差,不是情緒不好,是病了,是不由自己決定的病了”。 


【 第1頁 第2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