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長江白鱘滅絕,悲劇也是一記警鐘
http://www.CRNTT.com   2022-07-28 21:09:33


  北京時間7月21日,有著“中國淡水魚之王”美譽的長江白鱘被世界自然保護聯盟(IUCN)正式宣布滅絕。流水滔滔,不舍晝夜,但在這條大江之中,人們也許再也看不到白鱘的美麗身影了。

  這一事實讓人悲傷,但并不意外。因為白鱘最後一次被人們目擊,是2003年出現在長江宜賓南溪江段。有專家估計,很可能早在2005年,白鱘就已經在事實上滅絕。

  即使如此,當白鱘被正式宣布滅絕的消息傳來,輿論還是充滿了一片惋惜和反思的聲音。白鱘無聲無息地告別、湮滅,但它激起的反響,也許能使人們在痛定思痛之餘,為其他動植物物種的生存狀況帶來福音,也為人與自然更加和諧的相處帶來希望。

  需要反思的地方有很多。如果追問白鱘滅絕的根本原因,真可謂“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一段時間以來,由於經濟活動日益活躍,更由於不科學、不合理的經濟發展格局和生產生活方式影響,長江的水環境問題就日益突出。經濟活動和社會活動導致的廢水、廢物排放增加,森林、草原、濕地等自然系統共同構成的生態環境遭到侵蝕破壞,水土流失日益嚴重,都導致長江水質退化、劣化。水環境惡化導致一些標志性、旗艦類物種的瀕危和滅絕,更是尖銳地顯示出長江流域生物多樣性所面臨的危機。比如,中國特有的淡水鯨類,被譽為“水中大熊貓”的白鰭豚,早在2007年就被《皇家協會生物信箋》期刊正式公布為功能性滅絕。白鰭豚滅絕曾經引發輿論的廣泛關注和熱議,也為長江生態環境敲響了警鐘。

  種種跡象都在指向一個令人沉痛的事實,長江病了,而且病得不輕。針對嚴峻的環保形勢,把修複長江生態環境擺在壓倒性位置,實施以“共抓大保護、不搞大開發”為核心理念的“長江大保護”逐漸成為各界共識。然而,從形成理念到推動政策,再到落實於實踐,每一步都面臨著不小的阻力和困難。對於某些地區、某些部門、某些企業來說,生態優先、保護優先,可能就意味著要舍棄一些落後產能,遏制盲目開發、無序開發的衝動,從而與他們切身的經濟利益發生衝突。以實現經濟社會發展與人口、資源、環境相協調為整體目標,倒逼技術升級、產業轉型,也會面臨種種客觀困難和現實掣肘。也是因此,一些人對“長江大保護”的認識一度并不到位,相關工作推進也曾遭遇過阻力。 


【 第1頁 第2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