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退出排名并不意味著排斥國際交流
http://www.CRNTT.com   2022-05-18 18:07:40


  近日,據媒體報道,中國人民大學決定不再參加國際排名。南京大學此前也明確,學校發展和學科建設均不再使用國際排名作為重要建設目標。蘭州大學相關工作人員表示,該校未參加過泰晤士高等教育世界大學排名,之前給QS排名報過一年數據,後來應該沒有再跟進。

  五花八門的大學排行榜、以論文數量等量化指標為核心的教育評價方式,加重了高校的負擔,助長了辦學治校的急功近利。當國際排名成為學校發展和學科建設的關鍵績效指標,一些高校為了提高國際排名窮盡手段,忽略學校、學科的實際情況,讓辦學定位搖擺不定。

  要使大學教育真正“破五唯”,就必須深化教育評價改革。不同的高校、不同的學科有不同的辦學歷史、學科實力和地方特色,不能“一刀切”。只有讓教育評價指揮棒更加科學有效,才能確保學校發展和學科建設的正確航向。

  不過,一些高校宣布退出國際大學排名以後,同時引發人們的擔心和焦慮——不參加國際排名,高校之間的競爭如何遵循教育本質?需要明確的是,退出國際大學排名并不意味著排斥高等教育領域的國際交流與合作,而是打破對榜單的迷戀和依賴,揚長避短、有所取舍,逐步完善和優化具有中國特色、國際認同的教育評價體系。

  如果生搬硬套一些國際大學排行榜量化的指標體系,如教師中博士學位占比、國際學生比例、師生具有海外留學經歷比例等,很容易導致高校辦學“不接地氣”。雖然圍繞著量化指標,提升國際排名的成績可能立竿見影,但如果學校因此走上“重數量輕質量、重規模輕內涵”的畸形繁榮道路,顯然背離了師生期望和公衆期待。

  任何一個大學排行榜,都難以全方位衡量出一所大學在人才培養、科學研究、社會服務、文化傳承與創新等方面所作出的所有貢獻。面對“亂花漸欲迷人眼”的大學排行榜,我們既不能“照單全收”,也不能自彈自唱、孤芳自賞,可以從學校實際出發,有針對性和前瞻性地選取部分指標和數據,作為辦學治校的一種參考。 


【 第1頁 第2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