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新規嚴懲“大數據殺熟”,要讓消費者維權有存在感
http://www.CRNTT.com   2021-07-12 17:12:14


  7月2日,國家市場監管總局發布《價格違法行為行政處罰規定(修訂征求意見稿)》,最高5‰的并處罰款,而且是在沒收違法所得的基礎上,“大數據殺熟”這回可真的被殺到有痛感了。當然,有能力“大數據殺熟”的平台經營者往往家大業大,在加碼不少的罰款尺度之外,更具威懾力的在於,涉事企業可能因為“大數據殺熟”,而被要求停業整頓或直接收繳牌照。

  對違規企業來說,此番懲處加碼可能是“真疼”,但對深受其苦的消費群體而言,卻也是“真香”!

  不難發現,《價格違法行為行政處罰規定》的修訂,相較於十多年前的修訂,有非常明確的時代特質:打擊重點已經從之前的“相互串通、惡意囤積、捏造并散布漲價信息等手段哄抬價格、牟取暴利”,轉到了針對包括大數據殺熟、低價傾銷在內的新業態價格違法行為。

  特別是“大數據殺熟”,這一已令消費者怨聲載道、監管部門多次申飭的痛點。從大幅度提升處罰的力度和調整處罰基准,可見監管部門對此的明確態度,而各種“大數據殺熟”行為的最終受害者消費個體應當如何有效維權,如何與監管執法高效互動,將直接關系到“大數據殺熟”能否被遏制。

  在一般人的觀感中,“大數據殺熟”可能已經無處不在,讓普通消費者切身可感,卻又似乎無跡可尋、無證可取,這就是專家所言之取證、舉證困難的問題。普通消費者可能隨時面臨被“大數據殺熟”,但為了一次或者幾次零星的消費體驗,而付出高額存證、維權成本,卻讓人望而卻步。

  事實上,對於“大數據殺熟”這種技術活兒,單一的消費個體本身可能真的無力承擔高昂的維權成本,而必須要有專業的監管執法機構及時補位。此番市場監管總局新規在加大懲處力度,并且常態化激活執法操作的同時,可能更重要的還要形成與消費者投訴、維權的高效互動機制。

  就在日前,廣東“粵省心”政務服務便民熱綫平台啓動,這一包括12315熱綫在內對各種民生投訴熱綫的優化和集納,相信就可以梳理、便捷和打通對包括“大數據殺熟”進行投訴舉報的制度渠道,從而減輕消費者的維權成本。

  消費維權的“存在感”,不一定是艱苦卓絕的漫漫長路,也可以是一招激活監管介入的低成本操作,當然這對高效有為的監管執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大數據殺熟”聽起來很高端,在此番新規對其的概括裡依然略顯拗口,但它“利用大數據分析、算法等技術手段,根據消費者或其他經營者的偏好、交易習慣等特征,基於成本或正當營銷策略之外的因素,對同一商品或服務在同等交易條件下設置不同價格”的種種行為,足見普通消費者依然是最切實可感的終端承受主體。只要他們的最直接感觸和訴求,能够即時、順暢地傳遞到監管執法機關,有效的執法調查和加碼的懲處就不應該缺席。讓專業機構來做專業的事情,“大數據殺熟”就可以被遏制,就能够被震懾。(來源:南方都市報 本文略有删節)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