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唐宮夜宴》姊妹篇出圈,《洛神水賦》為什麼能?
http://www.CRNTT.com   2021-06-17 18:12:19


  河南衛視“端午奇妙游”火了,節目《洛神水賦》像是一捧傳統文化的活水,砯的一聲,在青年網民心中濺起了點點水花。自此,中國又多了一台國民級舞蹈,像它的前作《唐宮夜宴》,也像年歲更久些的《雀之靈》《千手觀音》。有所不同的是,《唐宮夜宴》和《洛神水賦》離開了楊麗萍、邰麗華等舞蹈家的光環,仍然憑借著寄寓其中的文化精魂而具備相當的影響力、感染力和生命力。

  如果說,傳統文化的再造有密鑰的話,這把鑰匙就藏在《洛神水賦》和《唐宮夜宴》展示出的舞姿、韵律和視覺效果中。嘗試著將兩台舞蹈中的“文化密碼”一一拆解開來,那就是:技術為先、IP為用、藝術為體、文化為魂。

  新技術環境下的青年人正在同步推進著彼此依存但互有特色的兩場“新文化運動”:一場以互聯網“新文化”為主體,二次元、飯圈、共享、網紅、萌等等網絡文化衆聲喧嘩;一場以“新”文化為旗幟,神話、典籍、詩詞、漢服、禮儀等等傳統文化重綻新芽。

  新技術是傳統文化再造的驅動力量,與各色技術相結合繼而收獲新生命是傳統文化不可錯失的機遇。不只是河南衛視推出的兩台舞蹈,央視制作的《典籍裡的中國》《中國詩詞大會》,共青團和嗶哩嗶哩聯合發起的“中國華服日”都是擁抱新技術的典例,精良的服化道、高水准的攝影和後期、全媒體的呈現、多平台的推廣一道構築了“新傳統文化”參與度、收視率和關注量的神話。長期沉睡的傳統文化能够享有如此這般的影響力,哪怕在十年前都是不可想象的。

  并不容易引人注意的是,河南衛視的“端午奇妙游”也被冠以“唐宮夜宴前傳”,這直接反映了創作團隊想要打造文化IP的願望。事實上,傳統文化再造所面臨的主要問題之一就是其本身的龐雜。 


【 第1頁 第2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