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電信運營商何時能讓用戶明白消費?
http://www.CRNTT.com   2021-04-13 17:20:17


  盡管我國消費者權益保護法明確規定,消費者在購買商品或接受服務時,有權獲得質量保障、價格合理、計量正確等公平交易條件,有權拒絕經營者的強制交易行為。但現實生活中卻因信息不對稱等多方面原因,廣大消費者難以完全實現上述權益。這不,報道中提到的“對於已經被取消的業務,按理說應該不能收費”。然而,實際情況卻是電信運營商一直在收費。

  其實,這樣情況并非個案,如我們常用的手機流量價格,有多少人說得清楚?市面上,流量套餐名目繁多,且價格常有變動;流量更有國內通用流量、套餐外贈送流量、上月結轉流量、閑時流量之分。更讓消費者難以理解的是:有些結餘流量電信運營商單方規定不准轉至下個月,而超過每月限額套餐流量卻要多收費。難怪有網友吐槽:“很多用戶的話費賬單,都是一筆亂賬”。筆者和廣大網友一樣,也疑惑當前電信運營商還有多少“隱藏收費”利用顧客不知情或其他原因,仍讓我們花冤枉錢。

  面對全國多地的消費者維權聲音,以及對電信運營商通過電話或短信向消費者推銷套餐的投訴,三大電信運營商應該舉一反三,別擺出一副“店大欺客”姿態,愛理不理。應懂得:隨著時代和技術的進步,“提速降費”是必然趨勢,也是電信運營商的職責所在。誰的服務好、費用低,消費者心中有數,也會用腳投票。如果一味利用技術優勢、不對等地位忽悠消費者,看似收割了短期利益,長此以往,定會失去了市場和人心。

  雖然我國擁有世界上最大數量的手機用戶群體,且與強勢的運營商相比,分散的消費者仍然處於弱勢地位。期待每一家電信運營商兌現對用戶的誠信承諾,切實做好相關消費服務,真正讓廣大用戶明白消費,放心消費,別讓用戶花不明不白的冤枉錢。

  同時,監管部門也應該當利用技術和行業優勢,替用戶加強監管,并及時整頓清理違規行為,必要時嚴格追究涉事商家責任,既是回應社會的關切,更是切實保護好消費者的合法權益。(來源:川觀新聞SCOL 作者系天府評論新聞觀察員 本文略有删節)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