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馬保國鬧劇:網絡“審醜”不能毫無底綫
http://www.CRNTT.com   2020-12-01 23:31:32


  “不講武德”“耗子尾汁”……近日,以“渾元形意太極拳掌門人”自稱的網絡紅人馬保國,從霸榜b站鬼畜平台,到參加商業演出,再到接拍勵志電影,儼然成為互聯網“新晉頂流”。近年來,“郭老師”“竊•格瓦拉”“喬碧蘿”“giao”哥“土味”情話……一系列主打惡搞、土味的亞文化視頻在互聯網上蓬勃興起,主播們面對鏡頭時出格的話語、誇張的動作都極大滿足了觀看者“審醜”的獵奇心理,成為輿論場中難看的“一景”。

  審醜文化其實由來已久,最初它是一種人類對具有否定性的“醜”進行的一系列判斷、品評、批判、寬容的文化。隨著互聯網的發展,審醜文化也從一種小衆網絡文化衍生成群體“網絡審醜”現象。究其源頭,審醜文化的出現是受到當前自媒體為爭奪流量獲利,不考慮後果的啓發。流量時代,由於注意力經濟的蓬勃以及對流量至上的推崇,使得社會風氣越發浮躁,審醜文化借機野蠻生長,甚至一些正向的價值、宏大的內容也被用做調侃。例如馬保國的諸多視頻中,口口聲聲弘揚傳統武術,實際上做的都是傷害傳統武術的事。

  網絡“審醜”雖吸引關注,但也為當事人招來罵聲,僅追求背後的收益,拋棄個人底綫。近些年來,網絡事件發酵後,網民對當事人的聲討時常從綫上蔓延至綫下,公布當事人隱私,嚴重影響社會生活秩序。正如早年的初代網紅“鳳姐”,因其編纂的個人成功學故事和誇張“擇偶標准”而走紅網絡,後由於網友的關注,被全網抨擊、嘲諷,最終身敗名裂。無底綫搏出位的行為,在當前逐漸完善的網絡治理和越來越成熟的網絡環境,終究只會作繭自縛。

  所謂“審醜”文化,并不是粗制濫造、庸俗鄙陋的借口。在審美不再拘於單一範式的現代社會,人們之所以熱衷所謂“網絡審醜”話題的探討,與其說是呼喚“審醜”,不如說是對於博主們多元、顛覆、去傳統精神氣質的認同,對千篇一律精致、優雅、婉約的主流審美的反抗,以及對於矯揉造作、娛樂至上的浮躁風氣與“顔即正義”的錯位價值觀的反感與摒棄。

  英國著名文化評論家史蒂芬•貝利曾表示:“醜并非美的對立面,而是美的一個方面。”互聯網“審醜”氣質的構建,應發揚其內在不懼風浪、包容多元等優良品質和關愛弱勢群體、邊緣少數的初衷。可以是昆丁•馬西斯著名畫作《醜怪老婦》,對因“帕傑特病”致使骨骼畸形變異的原型人物的關懷;是殘障弟弟、年邁父親和困難家境暴露在看客面前時,“冬泳怪鴿”喊出“遇到困難不要怕,加油,奧力給”的堅強;是ck內衣廣告大膽選用“肥胖”大碼模特的包容。

  尼爾•波茲曼曾說過,“文化成為一場滑稽戲會讓文化精神枯萎”。無論審美風尚如何變化,不變的是其由內而外散發的氣質、德性、風骨,切莫讓網絡“審醜”毫無底綫,成為惡趣味的無底洞。(來源:雲南網 彩雲網評特約評論員:李澤琪)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