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網絡痕跡”關系用戶隱私,誰想被一覽無餘
http://www.CRNTT.com   2020-07-02 18:42:00


  近日,愛奇藝在“超前點播案”敗訴後,又被指“侵犯隱私”:在案件庭審中提交了原告用戶吳先生的觀影記錄,被當事人公開質疑。觀影記錄、打車軌跡、搜索記錄、購物清單……人們在網絡空間的活動越來越頻繁,每一次屏幕停留、指尖操作,都會被存儲為數據形態的“痕跡”。浩如煙海的“網絡痕跡”關系用戶個人隱私,究竟該如何保護?

  網絡是有記憶的,網友的每一次操作,包括瀏覽內容、上網時間、購物消費等,都在網絡上被各種平台記錄下來,形成可追溯、可查詢的上網軌跡,這就是所謂的“網絡痕跡”。由於互聯網是虛擬數字信息組成,“網絡痕跡”也只是一串代碼,所占據的數字空間微不足道,但是海量網絡用戶匯聚起來,其所積累的“網絡痕跡”總量龐大,蘊藏著巨大的商業價值,可以通過大數據技術深入挖掘利用。

  互聯網平台均擁有大量用戶資源,在收集用戶上網信息方面,往往不遺餘力,“網絡痕跡”自然必不可少。依靠所采集到的用戶信息和“網絡痕跡”,平台就能掌握到用戶的身份特征、消費習慣、消費水平、興趣愛好等,進而實施精准營銷,向用戶推薦個性化產品和服務。也因此有人戲言,在大數據時代,網絡公司比你更了解你,更懂你的需求。

  精准營銷確實為廣大用戶帶來了便利,實現了千人千面的消費模式,這是互聯網技術和平台商業模式發展的趨勢,符合現代社會的個性化、多元化特征。而且,在精准營銷的輔助下,消費者省了很多精力和時間,平台亦提升了運營效率,幫助商家提高交易達成率,可謂是一舉多得。但是,萬事過猶不及,精准營銷背後所依賴的“網絡痕跡”,涉及用戶的隱私信息,一旦洩露或非法利用,後果亦非常嚴重,由此給用戶埋下了安全隱患。

  “網絡痕跡”包含著豐富的用戶信息數據,如果被公開的話,就等於將用戶赤裸裸曬在大衆面前,令其被一覽無餘。此前飽受輿論批評的“人肉搜索”,就是建立在搜尋網友的身份信息和“網絡痕跡”基礎上,根據其上網軌跡,以及各種隱私信息,可以拼凑出一個完整形象。平台如果利用“網絡痕跡”,去進行超範圍的商業開發,或者有利於平台的操作,亦有可能損害到用戶的個人權益。

  顯而易見,“網絡痕跡”作為上網信息數據,與身份信息一樣,理應歸屬用戶所有,平台應在法律的許可範圍內,經過用戶的同意之後,進行有限度的收集、利用,并依法安全妥善保管,不得隨意濫用、盜用、非法交易等。目前,一些互聯網大企業較為規範的通行做法是,將信息脫敏後分發給人工智能算法,最後形成用戶的偏好分析,達到精准推送的商業目的,這樣對用戶的影響就降低到最小,又不阻礙商業運營,乃是相對較好的模式。(來源:紅網 作者:江德斌)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