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人臉識別,邊界何在?
http://www.CRNTT.com   2019-12-05 14:11:19


  屬於計算機視覺的人臉識別,幾年來取得了突破性進展,成為人工智能最熱門的風口之一——刷臉支付、刷臉取快遞、刷臉安檢、刷臉入住酒店……“靠臉走遍天下”正在成為新技術帶給人們生活和工作的“新常態”,一個個新的應用場景被開發出來。

  因為不滿動物園強制入園“刷臉”,浙江理工大學特聘副教授郭兵將杭州野生動物世界告上了法庭,理由是“保護隱私”。圍繞這起“人臉識別第一案”,人們展開了對人臉識別技術邊界的大討論。

  如今,我們的臉成了鑰匙、公交卡、身份證……來自國金證券行業研報顯示:全球40%的人工智能企業都涉及計算機視覺。另有市場咨詢公司預測,2019年全球人臉識別市場的規模預計為32億美元,到2024年該市場規模將達到79億美元,複合年增長率高達16.6%。

  但是,花海之下亦有荊棘。今年8月,人工智能換臉應用“ZAO”因違規收集人臉信息引發風險爭議;今年9月,曠視科技因為幾張演示教學監控人臉識別應用的PPT被罵上了微博熱搜。全球範圍內,爭議同樣存在,亞馬遜的人臉識別門鈴專利因涉嫌侵犯隱私遭到強烈抗議,微軟則索性删除了自己最大的人臉識別數據庫。

  在隱私、安全和便利三者的平衡上,人臉識別技術到底應當恪守怎樣的“游戲規則”?

“不知不覺”的“識別”

  杭州野生動物世界對郭兵的回複頗有意思,動物園稱,之前郭兵辦理年卡時已經登記了真實姓名、電話、住址和身份證信息,甚至采集了指紋,“為什麼只有人臉識別算作侵犯隱私呢?”

  這實際上說出了公衆對人臉識別的擔憂之一。盡管都是生物識別手段,但指紋識別必須當事人主動配合,而人臉識別卻可以“悄無聲息”完成。一旦人臉信息被洩露或者濫用,就意味著個人合法權益有可能不知不覺地遭受侵害。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