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於擴大政務服務“跨省通辦”範圍進一步提升服務效能的意見》,擴大“跨省通辦”事項範圍,提升“跨省通辦”服務效能,加強“跨省通辦”服務支撑。
我國跨省流動人口超過1.2億,“跨省通辦”已經成了新剛需。2020年9月,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於加快推進政務服務“跨省通辦”的指導意見》,圍繞教育、就業、社保、醫療、養老、居住、婚育、出行等與群衆生活密切相關的異地辦事需求,提出140項全國高頻政務服務“跨省通辦”事項清單;2021年,我國已經基本實現工業產品生產許可證、異地就醫結算備案、社會保障卡申領、戶口遷移等74項高頻政務服務事項“跨省通辦”,有效滿足了各類市場主體和廣大人民群衆異地辦事需求。
此次《意見》按照需求量大、覆蓋面廣、辦理頻次高的原則,新增異地電子繳稅、開具稅收完稅證明、單位社會保險費申報、臨時居民身份證辦理、城鄉居民養老保險參保登記和待遇申請、5種門診慢特病費用結算等22項政務服務“跨省通辦”事項,這不僅是政府主動作為、持續優化政務服務的體現,也是解決好“最後一公裡”問題的具體落實。
比如異地電子繳稅,在實施跨省異地電子繳稅之前,受限於電子繳稅業務的區域壁壘,納稅人只能將公司賬戶資金轉到個人賬戶,通過銀聯、第三方支付繳納稅款或者將稅款從所在地開戶銀行匯入經營地國庫“待繳庫稅款專戶”,再由稅務局進行劃繳,稅款入庫環節多、鏈條長、耗時久。廣東省在2021年開通了跨省異地繳稅業務,省外納稅人可直接在電子稅務局網簽并驗證三方協議書,通過財稅庫銀橫向聯網系統將稅款從經營地以外的銀行結算賬戶跨省繳入經營地國庫,成功實現了跨省異地電子繳稅全流程“網上辦”,納稅人全程“零接觸”“一次不用跑”就可完成跨省繳稅業務。企業繳稅更加便利,繳稅成本大幅降低,稅款入庫效率顯著提高。
政務服務沒有最好,只有更好。擴大“跨省通辦”範圍,深度考驗著政府方便企業、群衆辦事的責任和擔當。雖然各地區對政務服務“跨省通辦”都很積極,也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政務服務標准不統一、綫上綫下服務不協同、數據共享不充分、區域和城鄉政務服務發展不平衡等問題仍然不同程度存在。同時,一些地方宣傳還不够全面,造成部分辦事群衆和企業對相關政策還不甚了解。導致有些政務服務已經實現跨省通辦的情況下,部分辦事群衆還是跑了很多冤枉路。
比如,5種門診慢特病費用結算,在需備案人員中,老人都占了不小比例。這些老人可能玩不轉平台APP和就醫備案小程序,同時,很多人手裡的社會保障卡仍是1.0版,并非當前全國標准2.0版,而參保人跨省異地就醫必須出示醫保電子憑證或社會保障卡全國標准2.0版,這都讓一些老人感到為難。
《意見》強調,國務院各有關部門要加大業務統籌力度,抓緊出台新增“跨省通辦”事項的配套政策、實施方案、試點計劃等。各地區要加強對“跨省通辦”任務落實的省級統籌,強化上下聯動、橫向協同,加快實現同一事項無差別受理、同標准辦理。相信通過加強頂層設計,統一“跨省通辦”業務規則和標准,加快推進信息系統建設及升級改造,提高企業和群衆對政策的知曉率從而做到“應知盡知”,必然在擴大政務服務“跨省通辦”範圍後,持續提升企業和群衆的幸福感、獲得感和滿意度。(來源:東方網 作者:丁慎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