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廣告抄襲接二連三,我們失去原創力了嗎?
http://www.CRNTT.com   2022-05-24 16:31:12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奧迪“小滿廣告”被指抄襲之後,寶馬的一則創意廣告也被扒出涉嫌抄襲;與此同時,本田公司一款汽車廣告創意被指盜用他人的人生經歷,在未經同意之下用作商業廣告而致歉……

  奧迪、寶馬、本田……幾大汽車品牌紛紛因為廣告片卷入爭議,不免給人一種觀感:是不是只有廣告界創意匱乏、泛濫成災?

  當下更多聚焦在廣告領域的抄襲——奧迪牽出寶馬與本田,很大一部分原因是新聞的“扎堆效應”,一個類型的新聞引發關注後,在媒介的議程設置下,其他類似的新聞就會扎堆出現,這會將平時裡鮮有人關注的新聞推到聚光燈下,成為公衆熱議的話題,倒逼問題解決。

  廣告領域的抄襲,奧迪“小滿廣告”不是第一家,以前類似的情況可能時有發生;創意的抄襲,也不僅僅局限於廣告領域——只不過這次聚光燈下的主角恰好是它,抄襲在泛文化領域普遍存在。

  譬如自媒體時代,抄襲、洗稿幾乎每天都在大量發生;我們平時看的一些熱門綜藝節目,創意源頭可能來自於相關同類節目;部分影視劇的橋段,時不時也陷入融梗、抄襲爭議;設計行業——從廣告設計、服裝設計到玩具設計、家具設計,山寨現象亦層出不窮……

  這時就有了一個“雞生蛋”還是“蛋生雞”的問題:到底是因為抄襲泛濫,才導致原創力匱乏,還是因為原創力匱乏,才導致抄襲泛濫?

  其實這是一個互為因果的關系。如果通過抄襲,就可以短平快地制造一個“創意”,就可以獲得不錯的收益,有些人自然不願意殫精竭慮、皓首窮經去搞充滿未知風險的原創。同樣地,假若原創的生存空間逼仄,也會有人走捷徑,抄襲那些經過市場考驗的創意。 


【 第1頁 第2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