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南大拒絕國際排名,挺好
http://www.CRNTT.com   2022-04-29 14:00:24


  南京大學近日明確表示拒絕國際排名,引發國內高教界、科技界廣泛關注。

  拒絕國際排名,并不代表拒絕國際學術交流與合作,體現的恰恰是更為務實的辦學理念。國際排行榜標准各異。有的強調師生比、外國留學生和教師數量、雇主印象等,有的強調授予博士學位的數量……指標系統不同,結論差異大,并不能完全體現高校真實實力。

  許智宏院士也談過,“我當北大校長時,在某個國際大學排行榜上,北大進了前15名,我給北大人說,其實北大沒那麼好;沒過多久,北大又跌到了50名以外,媒體批評北大墮落了,但我看來,北大也沒那麼糟。”

  更主要的是,國際評價體系未必適合中國國情。我國新時期高等教育承擔著人才培養、科學研究、社會服務和文化傳承創新等功能,其中最重要的使命是人才培養。但國際大學排行榜中人才培養所占權重很小,也不能反映一所學校在校園文化、管理制度等方面的底蘊與水平。以評價科研機構為主導的國外大學評價體系為“指揮棒”,來衡量功能多元化的中國大學,有可能背離大學“初心”,扭曲大學功能。

  國內大學排行榜是否更值得關注?恐怕也不是。全國有數十家機構以不同指標體系做出上百個大學排行榜,看排名,同一所學校在不同榜單“跌宕起伏”;看指標,評價角度千奇百怪、數據來源不清不楚;看市場,機構魚龍混雜、盲目扎堆“打榜”……不同版本互相“掐架”,甚至爆出“競價排名”醜聞。

  一些社會組織發布大學排行榜,有一定積極作用,但確實存在不少弊端。圍繞排行指標辦學,過分看重論文數量、課題經費、師生規模,重科研而輕教學現象大量存在,有學校為增加國際師資“人才假引進”,以文科見長的院校也開始設立理工科目,開辦容易發表論文的學科。排名只能靠數據,一些大學通過對數據體系“庖丁解牛”,專注迎合指標,開啓“趨利避害”模式,變得千校一面、毫無個性,對強調特色發展的中國高等教育而言,有百害而無一利。 


【 第1頁 第2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