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中科院停用知網”引熱議 用不起的知網能走多遠?
http://www.CRNTT.com   2022-04-20 19:27:42


  一年訂購費達千萬元級別,續訂條件苛刻,中國知網暫停中國科學院對CNKI數據庫的使用權限?4月17日,中科院圖書館向媒體證實該網傳消息“屬實”。中國知網在回複另外一家媒體時則表示情況“不屬實”。

  事實到底如何,有待進一步觀察,但“中科院停用知網”這一話題引起熱議,背後是人們對中國知網近年來頻繁漲價導致高校停用這一現象的關注。據悉,過去10年,至少有6所高校發布公告表示暫停使用知網,原因均為價格漲幅過高。

  互聯網的興起重構知識傳播的渠道,推動學術研究成果以電子化方式的呈現、共享。作為海量集納學術論文的資源庫,中國知網以實現全社會知識資源傳播共享與增值利用為目標,被稱為論文寫作“必需品”,在學術圈可謂是無人不曉。然而,它的訂購費卻讓不少學術機構望而生畏,即便是作為國家自然科學最高學術機構的中國科學院也不能例外。

  據報道,博士論文、碩士論文在知網出版,作者本人最高僅可獲得100元現金以及400元面值的檢索閱讀卡作為稿酬。而作者的論文每在知網被下載一次,平台就會收取15元/本甚至25元/本的費用,科研機構“一年千萬元”的續訂費用更可謂天價。2021年,年近九旬的退休教授趙德馨狀告“中國知網”侵權、獲賠70萬元一事,就曾引起關注。

  不是不能付費,畢竟付費是對知識版權的激勵,但如果利用資源優勢來攫取高額利潤,導致人們用不起,那就很難不讓人聯想到店大欺客。我們所倡導的知識經濟當然不是這樣的。知識經濟是門好生意,但絕不能只是門生意,否則很難走得長遠。

  知網是否存在壟斷行為,這涉及專業的法律問題,當由反壟斷機構或司法機關去判定。然而,稱自己為“中國知識基礎設施工程”的知網,是否該在經濟效益之外履行更多社會責任?

  此外,無論是落實知識產權,還是驅動創新力,多幾個“知網”的存在,讓合理競爭參與其中,對學術和市場都是好事。畢竟,兩者的關系最終還是“合作共贏”,而非“價高者得”。否則,讓人用不起,知網又能走多遠呢?(來源:央廣網 央廣網特約評論員:謝偉鋒)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