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遭中科院停用,大賺特賺的知網別忘了初心
http://www.CRNTT.com   2022-04-20 19:26:41


  4月17日,中科院圖書館處某位負責落實此事的老師向記者證實,網傳的近“千萬級別”續訂費用和停用知網訪問一事屬實,中科院各大所正積極應對因停訂知網帶來的影響。自4月20日起,停用CNKI數據庫。以後會用萬方和維普替代,查不到的文獻可以用文獻傳遞等方式。

  近年來,知網多次因頻繁漲價遭高校抵制。至少有6所高校曾發布公告表示暫停使用知網。不過,在停用一段時間後,由於知網數據庫資源內容的獨有性以及其資源整合的一站式搜索在其他數據庫很難實現,大部分高校迫於各種壓力又繼續與知網合作。從這個角度來看,中科院能否頂住壓力,永久停用知網,具有指向意義。

  不得不認承認,很多論文寫作和文獻查詢,對知網CNKI數據庫有著絕對的依賴性,知網因此具有近乎說一不二的定價權。結果是,知網不停漲價,很多訂閱用戶不得不每年支付更多費用。一方面嫌貴買不起,一方面又不得不用,只能捏著鼻子埋單。像中科院這樣的大牛單位,忍氣吞聲多年,終於公開說不。18日,中國知網在回複另外一家媒體時則表示上述情況“不屬實”。這一事件真相究竟如何,一時還難以判斷,但有必要厘清兩個問題。

  第一,知識收費是好事。知網的服務收費,客觀上可以起到保護知識產權的作用,讓知識付費成為社會共識。從這個角度來講,用戶特別是高校、科研院所,也要改變觀念。過去免費或者收費低使用習慣了,現在收費或者收費漲了自然不太樂意,但知識付費將成為社會常態,作為科研單位和高校,最該做的是,做出高質量的論文和科研成果。因為這些論文成果,也將成為別人付費使用的對象。

  第二,是問題核心,即知網的收費和漲價是否合理。其實知網的文獻并非原創,它不過是一個錄入整合平台。一個說法是,目前知網掌握了核心的版權資源,或者把絕大部分期刊的版權資源都買斷。不過,去年年底,知網因被中南財經政法大學退休教授趙德馨狀告擅自收錄其論文并收費,引起輿論廣泛關注。如果知網錄取他人論文是出於壟斷,為了賺取更多暴利,那麼就需要相關部門出來管管了。 


【 第1頁 第2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