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期待中科院“停用知網”成為學術資源市場良性發展契機
http://www.CRNTT.com   2022-04-20 19:23:43


  近日,中科院因近千萬元的續訂費用不堪重負,停用知網數據庫的消息衝上微博熱搜。一時間,公衆質疑的矛頭指向知網漲價是否透明合理,以及是否存在壟斷。

  作為中國最大的文獻數據庫,知網擁有學術期刊、專利、優秀博碩士學位論文等資源,文獻總量超過2億篇,已成為無法回避的數據檢索和查重工具。但近些年,知網高昂的續訂費用使得許多高校和科研機構叫苦不迭,甚至不時引發“停用”風波。

  中科院并非首家宣布停用知網的單位。據報道,2016年,北京大學和武漢理工大學都曾因知網漲價過高,在官網貼出停用知網的通知。北大還發表聲明:“不向商家過分的漲價行為輕易妥協。”然而,這兩起“停用知網”事件,最終都以高校恢複使用收場。

  知網漲價,固然與近年來一些獨家期刊資源價格上漲,加之全社會版權意識提高,知識分享、傳播成本增加有關,但提價多少,控制在怎樣的區間,應該經過嚴格的成本核算和協商程序。從涉事高校方面獲悉,2000年以來知網每年價格漲幅都超過10%,是其他數據庫的數倍,最高漲幅高達24.36%,且鮮有談判餘地,遑論提供漲價依據。與此相對的,是知網憑借自身收錄95%以上正式出版的中文學術資源,在學術資源的整合和分享領域具有無可爭議的市場支配地位,向用戶收取較高的閱讀費用,卻給著作者支付極低的稿酬,多年保持高於50%的毛利率。

  說到底,知網漲價“底氣”十足,根源在於其占據的壟斷地位,讓科研院校到了仰其鼻息的地步。《反壟斷法》明確禁止“以不公平的高價銷售商品或者以不公平的低價購買商品”,知網“謎一般”的漲價幅度和拒不妥協的傲慢姿態,難逃此嫌疑。

  事實上,學術論文作為一種公共知識資源,具有一定的普惠性和公益性。為了既維護知識付費市場秩序,又保障公共知識最大程度地為公衆所獲取,避免純粹獲利的商業化運作,相關監管機構一方面要尊重市場規律,允許知網等數據庫企業結合成本收益率,在合理區間內上調定價,另一方面也要采取有力措施,對漫天要價、肆意漲價等市場亂象進行規制。

  但調整知網價格是起點并非終點,合理良性競爭是市場經濟源頭活水,也是知識傳播平台的活力之源。要解決其濫用市場支配地位問題,還需要避免“一家獨大”,掃清市場准入障礙,鼓勵和引入公平競爭,培育和形成一批知識傳播平台。從其他國家已有經驗來看,通過定位、性質相近的數據庫的公平競爭,形成良好的競爭秩序,更有利於知識的傳播和管理。目前,中科院已宣布將使用萬方和維普替代知網,算是給其他高校和科研機構作出了示範。(來源:南方都市報 作者:孔德淇)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