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知識付費不是壟斷知識
http://www.CRNTT.com   2022-04-20 19:04:01


  近日,一則落款為中國科學院文獻信息中心的郵件在網上流傳。該郵件指責知網近“千萬元級別”的續訂費用和苛刻的續訂條件,并表示因談判無法達成一致,目前中國知網已暫停中國科學院對CNKI數據庫的使用權限。據報道,中科院圖書館處負責落實此事的工作人員證實,網傳的近“千萬元級別”續訂費用和停用知網訪問一事屬實,而中國知網則表示情況“不屬實”。

  雙方各執一詞,事實真相有待進一步厘清。綜合近幾年來一些高校不時退訂中國知網以及一些學者狀告中國知網以維護合法權益的成功案例,高校科研機構和學者認為中國知網收費過高甚至存在知識產權問題,則是基本屬實的。

  中科院作為中國學術的最高殿堂,匯聚了中國最頂尖的專家學者,科研經費以千萬元計的比比皆是。如果數據庫物有所值,且是科研必須,按說千萬費用不在話下。問題正在於,知網千萬元的訂費到底貴在哪兒,中科院把國家撥款花在這上面到底值不值,一群承擔重要科研任務的學者被知網平台綁架到底該不該。

  公開信息顯示,中國知網是以實現全社會知識資源傳播共享與增值利用為目標的信息化建設項目。同方股份財報顯示,僅2020年,同方知網主營業務收入11.68億元,毛利率高達53.93%;2021年上半年,該公司主營業務收入4.96億元,毛利率達51.30%。借雞生蛋的生意做成這樣,令多少企業汗顔。但正如法學專家所指出的,“如果學術數據庫不再將版權保護作為激勵創新的催化劑,而是將其當作攫取高額壟斷利潤的手段,恣意濫用版權實施壟斷高價,破壞、妨礙并制約相關市場競爭,其濫用行為便不能逃脫反壟斷法的審查和懲治。”面對公衆的質疑,知網應該做出回應,監管部門也應該及時介入。這既是為了保護中科院等用戶的利益,也有利於知網自身的健康發展。

  中國知網的出現,海量學術成果以電子化的方式聚集,讓搜索文獻變得簡便,一定程度上減輕了研究者的工作量,收使用費無可厚非。但知網的出現在多大程度上推動了中國學術的發展還未可知,卻已經養成了一些研究人員的較強的研究惰性和高度的依賴性,并逐漸靠已經形成的優勢地位做與研究背離的事情。很直觀的一點就是,碩博士畢業論文必經的知網查重,看似嚴苛背後,非但沒有起到防止抄襲的目的,反而教會了更多人應該怎麼抄。這學費交得冤不冤,相信每個人心裡都有杆秤,只是迫於已經形成的規則,不得不如此。

  中國知網有其存在的價值,但也不能避諱自身存在的問題;可以合理收取費用,也要履行社會責任,追求公益價值;應該積極為社會服務,而不是店大欺客,讓用戶用不起。(來源:北京晚報 記者:賈亮)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