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知網“漲價”為何又惹爭議?
http://www.CRNTT.com   2022-04-20 19:01:45


  近日,知網又上熱搜了,這次是因為“漲價”。事情的起因是一則“中科院不堪近千萬續訂費選擇停用知網”的消息。雖然後續雙方的回應各執一詞,但一石激起千層浪,此前一些高校因知網漲價過高而停止使用的相關報道隨即被翻出。這讓外界對相關網站是否收取過高費用、涉嫌店大欺客的行為產生質疑。

  近幾年,知網屢屢上熱搜。從那句“知網是個什麼東西”引發的畢業論文“查重熱”,到讓無數大學生吐槽的上漲查重費用,從趙德馨教授維權再到此次的“漲價”風波,知網爭議非議不斷,讓人不經疑惑,這個網站,到底怎麼了?

  想當年,“知網”成立的初衷就是奔著“建設國家知識基礎設施”目標而去,而它今天也確實成長為國內學術界的基礎設施。在客觀上,知網為學術交流與知識傳播提供極大便利。早年間,各大高校積極響應、共享學術資源。然而,近年不絕於耳的種種非議,也值得反思。

  衆所周知,這類網站本身只是各大期刊、學術論文數據庫的“集大成者”。它不生產知識,只是知識的搬運工。但是,當搬運工壟斷了傳播渠道,也意味著占據了討價還價的優勢地位。不少高校機構對於不合理的漲價并非沒有反對過,既有談判爭取,也有停訂抗爭,但迫於種種現實壓力,最後不得不與之重新合作。而最近趙德馨教授的維權成功,雖然給了“常勝將軍”當頭一棒,但這一個案顯然沒有引起當事企業過多的反思。敗訴方很快就下架了趙教授所有的論文。這份黑色幽默,耐人尋味。

  其實,知識的傳播渠道被壟斷,這相比於爭議,更值得我們深思。一個國家知識基礎設施應該是什麼樣,其商業利益是否可以高於公共利益?如何革新機制,合理平衡各方利益?畢竟,屢屢贏得議價權卻引來非議,這并不是大家想要的樣子。(來源:廣州日報 作者:陳文傑)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