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2 3 4 5 】 
東海警戒:合作之海還是對抗之海?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6-05-08 16:57:58  


  中評社訊╱題:“東海警戒:合作之海還是對抗之海?” 作者:龍村倪(台灣),退休研究員

  •東海的海域資源與權益是中國新時期建設的主導力之一。
  •「油」爭亦戰「爭」,是大戲;惟定、靜、慧三者共籌者可勝。
  •現實智慧是解決歷史主權爭端的重要工具。

  日本經濟產業相中川昭一(Shoichi Nakagawa)於二○○五年七月十四日下午在東京召開緊急記者會,宣佈給予日本「帝國石油株式會社」實施中日兩國間有爭議海域東海海底資源探查試採權,並同時將三個已正式投產之中國油氣田:「春曉」、「斷橋」、「天外天」,另命名為「白樺」、「木南」、「桔梗」油氣田。

  「天外天」油氣田於二○○五年八月正式投產,三個中國東海生產油氣田均在中國「專屬經濟區(EEZ, Exclusive Economic Zone)之內,與日本所謂的東海「中間線」完全無涉。「春曉」距日方所謂中線尚有5公里,位在日方所謂「中線」的中方一側(西側)。中國不承認日本所謂之「中間線」,而準用《聯合國海洋法》之「大陸棚」(大陸架,Continental Shelf)及其自然延伸原則,制定「專屬經濟區」。二十多年來,中國或採國際合作,或自力作業,在東海海域進行了艱苦的油氣資源調查、探勘及開發工作,成果豐碩。此次日本政府授權日本「帝國石油」進軍東海,是中日兩國將此一海域資源爭端,正式送上台面,進入先禮後兵,互不示弱的險局。

  至於台灣方面也同樣高度關切東海油氣田問題,很早就劃定了「合作探勘區」,但因「兩岸」對立及國際情勢,未能進入實踐階段。二○○五年九月底「行政院海岸巡防署」下轄之「海洋巡防總局」亦多次派遣巡防船艦前往「春曉油田」海區,瞭解油氣生產實況,並進行拍照。

  東海、東海大陸棚、東海油氣田

  東海及東海大陸棚

  中國的海洋國土由三個邊沿海(Marginal Sea)──渤海、黃海、東海;加一個半封閉海──南海(South China Sea),及台灣以東的太平洋海區和兩個大島──台灣島、海南島所構成,是國家「藍色國土」的主體部分。海岸線全長18,400公里,加上島嶼岸線則為32,000公里,有大小島礁5,500餘個。海域全面積約470萬平方公里。

  東海是中國陸地領土東向的海域,自秦、漢以來,甚至更早的史前時代,就是中華民族先民海上生產活動的重要水域。無論在歷史上、近代和現世,東海與中國之命運均密不可分,仰賴至巨。未來在海洋運輸和資源利用上更居於尖端地位。東海海域面積約77萬平方公里,含油氣層面積九千平方公里,概估油氣資源量在五十至一百五十千億立米(氣當量)之間,平均水深為五十至一百米。

  東海在地質結構上位於「新生代」(Cenozoic Era)環太平洋構造帶的西部邊緣島弧內側。東海陸架是中國大陸向海的自然延伸部分。東海面積大而水不深,除有豐富的石油蘊藏外,也是中國近海著名漁場及重要海洋生物和非生物資源供應源之一。

  東海大陸棚為鄰接中國「陸塊」的淺水海域,是中國陸上領土的海上「自然」延伸部分,水深多在二百米以內,地形平坦,坡度約為1/600至1/1000。大陸棚上除有豐富的海洋漁業資源外,海底也有可觀的石油和天然氣蘊藏。東海大陸棚介於中國、台灣與日本之間,「釣魚台列嶼」即位居「大陸棚」邊緣上,以「沖繩海槽」與「琉球群島」(Ryukyu Islands)分野。東海大陸架北寬南窄,海底向東南緩傾。東海陸架的東側,地勢坦蕩,起伏和緩,為寬廣的砂質沉積帶,是理想的油氣成油源和儲集層。深度不大,多在一百米內,形成有利的開發優勢。沖繩海槽是東海大陸架與琉球群島島緣陸架的天然分界。東海不僅是中國的邊緣海,也是西北太平洋邊緣海之一;而東海大陸架則是世界上最寬的大陸架之一。東海陸架是一個新生代的斷陷沉降盆地,盆地基底有變質岩、碎屑岩、火山岩、岩漿岩等,上部所覆則為巨厚的新生代地層,最大厚度可達十五公里。從地質歷史發展過程看,陸架坳陷(Sab, Sub-basin)帶內沉積了巨厚的中、新生代濱海相、河流相、淺海相地層,不僅有成油地屬發育,而且有很好的儲聚環境,是有重大潛在油氣遠景的海域。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