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三農」話語與構建農村和諧社會
http://www.CRNTT.com   2006-03-15 16:27:09



  深化農村稅費改革,解決農民集體土地所有的溢生權問題,以提高農民生產積極性,促進農業發展,增加農民收入,為構建農村和諧社會提供堅實的物質和經濟條件。有人主張土地私有,其實際既否定了當時歷史選擇即合作化道路,也動搖了社會主義在農村的經濟基礎。由於現實農村存在兩個基本問題,一是普遍落後於城市,另一是農村內部社會分層和貧富差距明顯。因此,土地私有並不能激發農民生產積極性。我們應在土地集體所有的基礎上解決「三農」問題。

  第一,土地真正歸農民集體所有,使之區別於國有和某些利益集團(寡頭)所有。任何涉及土地所有權問題都必須由農民集體決議,在廣泛民主基礎上體現農民每個個體對土地的所有權。

  第二,繼續搞活經營。時下有些地方,借口調整產業結構,代替農民決策,實際上是削弱、剝奪農民的經營權。另外,由於市場不完善,行政管理上制衡,農民在權力上缺失,農民經營積極性不能很好地體現出來。

  第三,切實保護農民的收益權。農業稅應儘快取消,各種社會公共產品供給應由政府承擔,農產品經營環節必須順暢,農民在土地上勞動所得收益歸農民所有。

  第四,農民擁有完全的土地處理權。置換、流轉、承包、租賃等都由所有者和經營者決定。歸根到底,只有激發農民積極性,發揮農民的創造性,才能增加農民收入,確保農村社會全面協調發展。

  全力推進與農村稅費改革相配套的各項改革,構建全新的農村社會政治制度,使「三農」政策法制化、制度化。正確定位鄉鎮政府的職能,構建適應農村發展的「鄉政村治」管理體系是首要問題。時下討論的是否取消鄉鎮政府問題,過多關注制度成本問題,而忽視社會效益。「鄉政村治」管理體系根本問題在於政府職能不明確,村治功能沒發揮。鄉鎮政府主要有三大職能:貫徹政策,管理社會,服務「三農」。現今狀況是,重管理,輕服務,落實政策多走樣,以致人員過多,霸道十足,矛盾重重,造成上級部門不滿意,基層群眾不高興。因此,必須淡化管理,嚴格落實,重在服務。村治組織是農民自我管理、自我保護、自我協調發展的組識,但現實上村委會卻承擔了一級政府的職能,致使村治功能被嚴重歪曲。

  應從以下三個方面疏理關係,還村治本來面目:一是充分尊重農民自治權,由農民選舉產生村委會,徹底結束村委會與鄉鎮政府的實際隸屬關係。二是中共在農村的基層組識如黨支部、黨小組不應與村委會相配套。根據黨章的要求,切實發揮黨組識的領導作用,而不是以黨代政,以黨支部代替村委會,以此結束長期困擾農村發展的兩委矛盾。三是村委會成員崗位津貼取自於集體資產管理、經營。村委會有責任壯大集體經濟,一方面滿足自身職能的需求,成員不需由農民供養;另一方面通過集體經濟引導,推動農民致富奔小康。

  另外,必須建立和改革農村社會保障體系,確保「三農」安全和穩定發展;建構和發展農村市場體系,優化配置農村資源;加大農村水電、道路、橋樑、學校、醫院等社會發展基礎工程的投資,以推動農村社會全面發展。這些政策、制度不能因領導團隊、領導人更替而改變,要使適應「三農」發展的政策、制度法制化,建立完善的「三農」法制體系,真正做到依法行政,以法治「農」。

  重視農村教育科學文化的建設,豐富發展農民文化生活,開發農村人力資源,提升農民綜合素質,轉變農民一些傳統落後觀念,使「三農」納入到整個社會現代化進程中來。科教興農,根在教育。農村現今教育狀況十分堪憂。以筆者老家所在村委會來說,自二十世紀八十年代末以來,再也沒有一個大學生,很少有人高中畢業,大部分人在初中未上完就出去打工,留守兒童、失學女童比例相當高。原因主要有:學校資源有限,學雜費過高,師資質量較差,有些農民父母由於生活緊迫造成眼光狹隘短淺不投資教育等。一個根本問題是,國家必須確實重視基層的農村教育。

  目前,農村人力資源開發與利用是一個現實的緊迫的問題。十三億人口,八億多在農村。其中,每年初中以上文化程度的青壯農民有近二億,每年還有五百多萬以上初高中畢業生回到農村。有專家估計,如能開發利用好二億青壯年農民中的一半,每年每人創造效益一萬元,全國農村新增效益就可達到一萬億元[3]。所以,結合農業生產的實際,努力培養和造就數以萬計、億計的「田秀才」、「土專家」,積極開發利用好這部分潛力巨大的人力資源,形成一支宏大的鄉土人才隊伍,這對實施人才興國戰略、發展農村經濟、增加農民收入、構建農村和諧社會具有重大意義。

  [1]學者最大的風險是說假話,南方周末.二○○五新年特刊中國人物,二○○四•十二•三○。
  [2]朱力,社會學家解讀「和諧社會」,金陵瞭望,二○○四,(二二)。
  [3]周曉曲,人才開發勿忘「鄉土人才」,光明日報,二○○二•四•八。

  (全文刊載於《中國評論》月刊2005年3月號,總第87期) 


 【 第1頁 第2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