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台北1月30日電/台灣旺報30日發表“國家政策研究基金會國安組”顧問曾復生的文章說,大陸國家副主席習近平將於2月14日訪美,由於習被視為十八大出任中共總書記的頭號人選,這趟美國行成為各界觀察美中互動的重要指標。尤其美國已進入“總統”大選升溫階段,美國總統奧巴馬1月24日的國情咨文中,5度提到中國,且挑明要在貿易問題上對大陸採取強硬立場,並準備成立一個特別辦公室,專門監控中共有無違反公平原則的貿易及商業行為;同時強調美國重返亞洲政策是玩真的。
制裁伊朗是攻防重點
文章說,根據《華爾街日報》指出,對中國採取強硬立場,在美國已獲得跨黨派支持;民主、共和兩黨“國會”議員都對白宮施壓,要求對中國祭出強硬措施。這種政治氛圍與兩年前國務卿希拉里在北京強調,美中兩國必須“同舟共濟”,真是不可同日而語。
習近平這趟美國之行,除了將面對美國朝野政黨來勢洶洶的經貿、人權,以及人民幣匯率議題挑戰外,還會被要求在“禁止進口伊朗石油”的議題上表態。日前歐盟27國外長在布魯塞爾達成協議,宣布階段性禁止進口伊朗石油。美國目前正積極說服亞洲國家,減少從伊朗進口石油量,但是大陸反對這項制裁措施。這次奧巴馬的國情咨文,特別指出要對伊朗採取堅決的制裁手段,以防止核擴散。因此,習近平會晤奧巴馬時,雙方必將針對制裁伊朗的議題,展開熱烈討論與攻防。
基本上,美國雖然想促進大陸成為繁榮的商品市場,也想鼓勵其在國際間成為負責任的力量,但中國在經濟、軍事、工業,以及外交等各方面的轉強,又讓美國有所顧忌,並試圖限制“中國崛起”,因此,在兩相矛盾下,讓美國對大陸的成長既期待又備感壓力。然而,21世紀的美中兩國互動關係,存在許多共同利益,因此雙方不宜採取“決鬥式”的拚搏,只能用“田徑式”的競逐,同時,兩國互動都需要在經濟上和軍事上取得平衡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