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學生向連戰提問(全文)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5-05-14 17:12:08  


  中評社4月29日電╱國民黨主席連戰在北京大學作演講之後,回答了在場學生的提問。問答的全文如下:

  [主持人]:謝謝連戰先生精彩的演講,現在請同學們提問。

  [國際關系學院一年級本科生]:連戰先生,您好!剛才您提到今天回到“母”校,看到斯草、斯木、斯人、斯景。我想說,您作為北大的學子,聽到十六字的遠景“包容、自由、互助、雙贏”和“維護現狀”和為“堅持和平”這麼一個十六字的美好願景,我們作為北大學子也是倍感鼓舞深受感動,我們知道您此行被稱為“破冰之旅”,我們也希望看到隨之而來的兩岸交流的航道,我們想請您預計一下50年後的歷史教科書上將會如何評價您這次北京之行。謝謝。

  [連戰]:我剛才也說了,我大膽地提出這個方向,因為我看到歷史的一個潮流,我很高興在歷史轉移的時刻,我已經搭上了這一班的巴士,我們沒有落後感,我們沒有走錯一步。

  [連戰]:我們曾經看到很多的事情,就是因為在關鍵的時刻沒有掌握住,那我們就走錯了,我們就落時了。我個人認為,任何人都能夠為這個來共商共舉,當然我們也要了解,西方有一句話“你不能加快、加速歷史的腳步,歷史的腳步方向往往不是真正以個人的主觀意願為轉移”。我剛才也講,我們看到剛才的例子,整個的歷史過程,方向只要掌握住,一步一走,我們大家成功在望。

  [學生]:您好,我是來自北大信息學院的學生。我們知道您拜謁了中山陵,來到了對你有特殊意義的“母”校,您也將回到闊別多年的家鄉,可以說圓了您的一個夢想。如果您這樣認為的話,作為一個重要政治力量的國民黨,作為黨主席的您能夠為台灣人民早日圓他們的夢做些什麼?謝謝。

  [連戰]:非常感謝這個問題。因為這是我剛才要講,不好耽誤大家時間的一個問題。

  [連戰]:我們去年選舉就提出來所謂走對路,走錯沒有出路。第一,要認同國家,要認同這個國家。第二,要促進兩岸的和平,讓我們大家共同在一個和平的架構之下能夠互惠、互利、雙贏和平來發展自然的經濟,來提升我們人民的生活。第三,我們覺得台灣的民主政治有些問題,我們不願以“民粹”來取代民主政治,所以對於有關司法的獨立,行政的中立,媒體的尊重,個人的權利的維護等等我們有很多的看法,和今年的政黨不一樣。

  [連戰]:所以整個的過程我們都提出來,我們要求,具體這個民粹來真正落實所謂一個新的民主主義,隨時要檢討,維護民主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你看看很多學者都講,民主政治在發展中間有的時候會退潮,有的時候會落後,有的時候是潮退下去了,沒有了,取而代之是奇奇怪怪、形形色色的運作。

  [連戰]:第四,我坦誠地跟各位講,台灣本來是一個很融合的地方,我們有一個多元的族群,大家看一看,我們原住族,本身就有九大族群,還有其他的,比較小,原住、客家,台灣講外省族群,還有當地的,但是因為有些人政治人物為了選舉而來操弄族群,撕裂社會,讓族群對立可以拿到內部的選票,所以我們覺得這是非常沒有道德的事情,所以我們非常堅持要求族群的和平。

  [連戰]:大家都要有機會,任何的待遇都要完完全全公平、公正,不能夠有任何的差別。

  [連戰]:第五,我們要做的就是經濟的持續發展。台灣是一個靠經濟、靠貿易投資而成長的地方。我們不應該因為國際的、兩岸的關系而處理不好,對大家都不是一個正面的事情。

  [連戰]:大概這五個方面是我們國民黨過去、現在、未來要全力以赴的事情。

  [學生]:您好,我是來自北京大學政府管理學院的碩士生,我們北大學子對您的大陸之行一直非常期待,記得在10天前當您乘坐的飛機剛剛降落在南京的機場時您曾發表感言,真是有一種相見恨晚的感覺,剛才您也提到先進的大陸已經跟您的記憶完全不吻合了,請問在時隔將近60年的時間,當您再踏上大陸的土地時,您眼前見到的和您記憶的想象有什麼最大的不同?謝謝。

  [連戰]:最大的不同就是完全不同。我離開大陸的時候是59年前跟我母親從上海回到台灣的。我可以跟各位來報告,我的童年可以說是在一個兵荒馬亂的環境裡面成長的,我的家庭是來自於台灣台南,但是我的祖父不認同,也不能夠忍受日本在台灣的殖民整治。

  [連戰]:他是民國元年的時候代表華僑在日本選出來的華僑的參議員,那時候有一個參議院在北京,民國成立的時候,張繼、張普權先生是部長,因為這個關系他們成為莫逆之交,所以在民國20年我的父親在日本念書的時候,我的父親叫連震東,他就把我送到張普權的身邊追隨他一直到抗戰勝利。

  [連戰]:他寫了一封信給張普權先生“乳連到海,一步嫡親,氣血錐新”,皇帝的子孫,怎麼能為他族做賤奴,為日本人的賤卑的奴隸,氣血錐心,這樣怎樣能夠行。這樣就把我的孩子送到大陸來,要光復台灣先要建設國家,所以我沒有生在台南,而生在陝西西安。後來就把祖母接到陝西去了,老太太一句國語都不會講,講得都是閩南話,那時候我還小,就在那樣的環境中長大。八年抗戰,所以我說我這次到西安去,向我的祖母來致敬、敬拜,看一看小時候的環境,但最重要的是我想是尋洞,找防空洞。

  [連戰]:前幾天媒體報道在西安,年輕人在那裡談情說愛,記者問他說防空洞,年輕人說什麼洞,沒聽過。所以時代不同,那個時候就是戰亂,日本人佔了洛陽,轟炸重慶,天天從西安上面過去,然後回來,用不完的炸彈都掉在西安。

  [連戰]:所以我的生長的環境跟各位不太一樣,所以抗戰以後從重慶坐船到南京,簡直是滿目瘡痍,沒有辦法,有的時候整個一個村,是空巷的,不是萬人空巷的,是無人空巷的,就是那樣一個環境。今天跟現在怎麼能夠比較。

  [歷史系教授]:從歷史看中國國民黨長期面對的一個巨大挑戰是農村發展和農民生計問題,我想問您認為當前我們來加強兩岸的合作、互動,推動兩岸關系和平健康的發展,這對台灣本土的農業人口有什麼利益?有什麼不利?應該如何趨利避害?

  [連戰]:謝謝教授,我覺得這個問題是非常重要的。台灣雖然是快速的工業化,甚至於高科技化,農業對於整個我們的GDP貢獻越來越少,這是一個事實。應該是不到3%,是非常弱勢的一個產業。但是從另一方面來看,台灣的農業人口還是有幾百萬人,是實際務農還是和農業相關的職業的人口還是相當相當多的。

  [連戰]:尤其在中部和南部,所以台灣農業的發展是需要市場,是需要一個機制。在另一方面,台灣在農業技術層面,也是非常非常的進步的,因為地方本來小,人口又那麼多,民以食為天,第一還是要吃。

  [連戰]:所以多年以來我們各地的所謂農業的試驗,農業科技的發展,農具機械化等等,可以說真正是一個非常進步的。 

  [連戰]:因此,我覺得今天大陸有這麼大的一個空間,我們對於農業有這麼好的一個環境,很多事情在台灣做已經不行了,但是在大陸有它的前途。

  [連戰]:台灣本來是產糖的,但是現在要進口糖,為什麼呢?因為成本太高。昨天跟賈主席交換意見,他在福建推廣甘蔗,非常有效,而技術大部分是從台灣來的,這是一個很好的例子。

  [連戰]:另一方面,更直接,就是開放台灣很多的農產品。我們今天有很多的“立法”委員,如果你一會兒私下跟他們談,他們都會給你們好好來說明。

  [連戰]:台灣的農業有很大的發展,但是有時候物產太豐富,因為季節的關系,沒有辦法馬上銷售的話,這個銷售的網不是那麼暢通的話,尤其市場不是那麼規模的話,對農民的確會受到很多的損害。

  [連戰]:所以我很期望,我們上一次江副主席來的時候,也希望兩岸,大陸能夠開放農業的,尤其是農產品的市場,讓台灣的無論是水果、花卉等等,都能夠有一個新的發展,開拓的機會。

  [北京大學信息科學院03級碩士生]:我曾經在網上看到很多這樣的文章,就是介紹台灣的現狀,在台灣大概三四十歲以上的這些人他們接受的是一種正統的中華教育,所以他們對中華文化、歷史以及大陸的人文地理都比較熟悉,但是在台灣像我們這個年齡段,20多歲甚至更小的人,他們接受的教育是在這種“去中國化”的氛圍裡,他們在這些方面可能會降低。我想請連戰先生結合這方面的情況說一下這種趨勢可能會對未來兩岸的交流有一些什麼樣的影響?謝謝。

  [連戰]:我們覺得所謂“去中國化”這種政策是非常讓人遺憾的事情,所以我們非常關心這個事情,但是我想不只是政黨關心,台灣不曉得多少的父親、母親家長也都關心這個事情。

  [連戰]:不但是台灣的學生的母親、父親家長關心,甚至於在台灣的很多的外國人,也都關心這個事情。因此他們有很多的補救方式。在目前,那就是大家自己提出來自己的資源,找機會、找老師、找場所、找教材,能夠及時地讓我們的小朋友們、兒童以及青年人能夠同樣地接受應該接受到的華夏、中華文化的內涵。

  [連戰]:當然這樣的做法我認為是非常不應該的事情,是一個偏執的做法,我相信台灣有沒有多數的人會認同這樣的做法,今天有很多的事情在國外看起來或者是在大陸看起來的是匪夷所思,的確是如此,但是我相信,我也願意在這裡報告,大多數的人不會接受這樣的一個發展。

  [主持人]:最後讓我們以熱烈的掌聲感謝連戰主席所做的精彩演講。現在請北京大學校務委員會教授李雲放教授向連戰主席贈送兩件具有特殊意義的北京大學的紀念品。

  [主持人]:76年前,報有遠大理想的20歲的趙蘭坤同學從東北來到燕京大學學習,今天連戰主席在她母親趙蘭坤女士學習、生活過的地方發表演講,讓我們感慨萬千,我們特別復制了趙蘭坤女士當時的學籍檔案和照片,請連戰先生轉給他的母親,並轉達我們對趙蘭坤校友的誠摯問候,祝願她老人家健康、長壽。

  [主持人]:第二件禮品是標有“未名湖”圖案的雕漆瓶,表達北大師生對連戰先生精彩演講的衷心感謝。

  [主持人]:下面由連戰主席向北京大學回贈禮品。

  [連戰]:這是一個台灣彰化鹿港的一個國寶級的禮物,上面雕刻的牡丹鳳,代表的是吉象富貴、幸福。

  [主持人]:連戰主席把他的專著《改變,才有希望》,共7、8本書贈送給北大。再次對連戰先生表示感謝。

  [連戰]:我特別帶來一套我祖父連橫先生著作全集,他是《台灣通史》的作者,但是除了《台灣通史》之外,他的整個的文集,包括台灣的語典,台灣話從哪裡來的,台灣的詩匯,台灣各種各樣的歷史文獻大概有十幾本書,我借這個機會送給北京大學。

  [主持人]:連戰主席北大演講會到此結束,謝謝大家。
 

CNML格式】 【 】 【打 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