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帝是中華民族的人文始祖,黃帝陵是軒轅黃帝的陵墓,被稱為“中華第一陵”。千百年來,到陜西省黃陵縣橋山拜謁祭陵的人絡繹不絕,黃帝陵已成為海內外華夏兒女尋根認祖的聖地。
黃帝姓公孫,名軒轅,因崇尚土德(黃色),故稱黃帝。作為中國原始社會末期一位偉大的部落首領,黃帝首次透過聯合其他部落統一了黃河流域,奠定了中華文化的基本格局,死後被葬於陜西省黃陵縣橋山。
據載,祭祀軒轅黃帝始於部落時代。春秋時期,公祭黃帝陵成為有組織、有規模、有等級的大型公共活動,唐代起被列為國家祭典,明清延續,至今綿延。在中國人看來,祭祀黃帝是國之盛典、民之盛事。1961年,黃帝陵被公佈為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中國實行改革開放以來,海內外中華兒女前來黃帝陵謁陵祭祖者與日俱增。為了滿足更多華夏子孫祭祀黃帝陵的要求,陜西省政府於1992年啟動歷史上最大規模的黃帝陵整修與保護工程。為了給整修建設和保護黃帝陵募集資金,同年成立了黃帝陵基金會。據統計,中國各級政府和海內外華人在保護黃帝陵方面已累計捐款2億多元人民幣。
黃帝陵整修一期工程已於1998年完工,二期整修工程2001年底開始。目前,黃帝陵的祭祀大殿、祭祀廣場以及8萬餘株千年古柏的防火工程已經基本完成,新的祭祀廣場可容納近萬人,黃帝陵整體已修繕一新,呈現出莊嚴肅穆的氛圍。
此外,以“天下第一陵”––黃帝陵為記述對象的《陜西省志》第七十五卷《黃帝陵志》日前已在西安出版。全書78萬字,共分八章,分別對黃帝、黃帝陵廟、黃帝祭祀、黃帝文化等方面做了系統記述。專家認為,《陜西省志•黃帝陵志》是準確地反映黃帝陵歷史和現狀的志書,是對新中國成立以來有關黃帝、黃帝陵和黃帝文化研究的總結。
(據新華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