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旺報:國民黨五都選情為何告急?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0-09-18 10:44:22  


五都選舉可以視為選民對國民黨政府執政能力的信任投票,卻不宜上綱到對馬英九的信任投票,更不是對兩岸關係的信任投票。
  中評社台北9月18日電/台灣旺報18日社評說,中國時報最新民調顯示,五都選舉選情對民進黨樂觀。毫無疑問,五都選舉是2012大選前哨戰,由於民進黨的大陸政策迄今曖昧不明,兩岸三黨及輿論界應如何看待這次選舉結果,準確掌握政治發展方向,是共同的挑戰。

  社評說,過去台灣的地方選舉,選區以縣市為劃分,選舉所呈現的面貌大致可分為城市與農村兩種不同類型。都會區域選舉因為缺乏地方派系牽引,所以政黨與候選人的群眾動員力與宣傳能力,成為決定勝負的關鍵;而農村區域大多有穩固的地方派系在背後操持,所以候選人只要有地方派系的支持,當選機率就會提高。

  然而,這次五都選舉中都和南二都,由於縣市選區合併,打破過去都會與農村分隔的選區劃分,城市之戰和農村之戰重合。候選想要勝選,必須同時具有都市與農村優勢,才有提高勝選的可能。

  可惜的是,國民黨在提名候選時並沒有注意到這一點,城市之戰既然是重視社會動員與宣傳,所以候選人的人格特質與政治魅力就顯得相當重要,缺乏魅力的候選人激不起選民的投票熱誠,完全依靠政黨的扶持,力量總是有限,國民黨即使可以藉由地方派系動員支持者投票,但都會區域的選民由於個人主義比較強,政黨動員力量比較難以展現,這是國民黨在南二都所面臨的最大困境。中都之戰的都會型候選人應擺不平農村地區的派系糾結,選情亦不明朗。

  社評說,在北二都方面,由於台北市和已經改名新北市的台北縣發展程度不同,選民的政治取向也大不同,不同之處在於過去國民黨長期掌握中央執政權時,重北市、輕北縣,使得部份台北縣民對國民黨一直存有積怨,認同感也不如台北市民,這也是國民黨無法在新北市取得絕對優勢的主因。

  而原本“藍大綠小”的台北市,今年也出現了變化,此乃源於台北市長郝龍斌任內,並未展現突出的治理能力,官僚體系因循苟且,缺乏對民意民情的體察,而危機處理與溝通能力亦有不足。選戰初起,泛藍選民的熱情始終激發不起來,“花博風暴”驟起,選情更有兵敗如山倒之勢,讓國民黨備感壓力。

  除了政黨版圖改變影響國民黨選情外,馬英九執政兩年多來,努力改善兩岸關係、推進兩岸交流,戰爭陰影已煙消雲散。過去選舉,國民黨慣於打危機牌、戰爭牌,如今舊選戰策略已經無效,選民可以回歸理性檢視候選人的執政能力。而和平紅利還需要時間發酵,才能為多數民眾帶來切身利益。戰爭牌不能打、和平牌好處還看不到,這是國民黨的難題。加上執政團隊的施政滿意度表現並不亮眼,9月初《天下雜誌》所做的民調清楚顯示,民進黨縣市長施政滿意度居前,而國民黨縣市長的執政能力卻落居後段班,選情雪上加霜。

  社評說,綜上所述,選區的改變及選民對兩黨治理能力的評價,是影響選情的主因。五都選舉可以視為選民對國民黨政府執政能力的信任投票,卻不宜上綱到對馬英九的信任投票,更不是對兩岸關係的信任投票。選前,朝野兩黨應從此一角度思考選舉策略;選後,也應以此角度詮釋戰果,否則就是脫離民情、扭曲民意。而大陸方面也應對台灣的選舉特性有全面的掌握,才不會讓形勢的誤判,影響了決策。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