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洪奇昌:五都戰場 不在兩岸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0-09-17 15:36:48  


  中評社台北9月17日電/海基會前董事長洪奇昌今天在台灣蘋果日報發表文章說,離11月27日的五都選舉投票,只剩下兩個多月,選戰競爭進入白熱化階段;兩岸議題的發酵與否,與五都選舉的結果,將毫不相涉。因為,對選民而言,除了重視參選人特質和能力外,在台灣兩黨對決的結構下,政黨如何設定“對的”議題,才是獲取選票、勝選的關鍵。

  貧富差距感受深

  文章說,馬英九自08年5月上台後,執政命運多舛。兩年前的此時,正是“雷曼兄弟”宣布破產、倒閉之時,在金融海嘯肆虐下,向來依賴國際貿易為經濟成長最主要動力來源的台灣,經濟陷入低迷。08年第4季經濟負成長8.36%,為國民所得編製資料(1961年)以來單季最大衰退幅度;09年全年經濟成長率跌到負1.87%,是台灣官方統計經濟成長率以來的最低紀錄,一般民眾對國民黨執政的期待瞬間殞落。

  為了搶救台灣經濟,馬政府把期待寄望在中國大陸身上;中國大陸也全力地滿足馬政府在兩岸關係上的諸多要求。馬政府認為,扁政府的兩岸經貿關係是“鎖國”的,因此,必須在他的任期內,“緊急補課”,加快速度與中國大陸經濟接軌。兩年多以來,“兩岸關係”成為馬政府上台的政績主軸,並自認為是最成功的一項政績。

  文章說,ECFA的簽訂,便成為馬政府的重大政績,他們甚至更樂觀認為,ECFA一簽訂,台灣年均經濟成長率將上看8%。彷彿,ECFA及其所帶來的兩岸經貿綜效,將成為國民黨吸引選票的“萬靈丹”。至於,與基層民眾最相關的市政問題,反而變為國民黨選戰中的次要議題。

  但是,國民黨嚴重忽略到,台灣基層民眾對整體大環境及對五都選舉的真實感受究竟為何?另一方面,民進黨卻清楚地認知到:“善治”及“貧富差距”才是一般百姓在地方選戰中,最關切的重點。

  自1998年起,台灣的薪資成長和GDP的差距開始呈現巨大鴻溝,同時,台灣的貧富差距更創下歷史新高,最富有家庭群和最貧窮的家庭收入,差距達8.22倍;絕大多數的“薪資階級”,扣除物價漲幅後,實質薪資退化到13年前的水平,對他們而言,“經濟成長率”卻變成了一種“相對的被剝奪感”。從“陸委會”這兩年所進行的民調即可發現,在各種職業別當中,“勞工”(受薪階級)對於兩岸經貿政策開放的態度,認為“開放太快”的比率,遠高於其他職業別。這些深怕利益在兩岸市場開放中受損的族群,逐漸成為民進黨的政治基本盤。

  政府財團關係緊

  同時,在冰冷統計數據下,近來又出現“耕地被挖土機輾過,蓋工業區”的“苗栗大埔事件”、中部科學園區的環保抗爭事件、台塑麥寮大火牽扯的污染事件,都讓基層民眾加深了一層印象:國民黨政府和財團的緊密度,竟比一般老百姓的距離還綿密!

  文章說,地方首長選舉,著重於“善治”,但從北市府處理“花風暴”的態度,和所引爆的政府治理與效能的困境時,更讓選民對國民黨極為失望。由《天下雜誌》近期所做的調查,便可發現,在地方治理上,民進黨縣市長壓倒性地贏過絕大多數的國民黨地方首長。

  種種的執政窘境,都讓不少原先支持藍營的選民,紛紛湧現一種心態:“儘管不會票投敵營,卻不想出來投票”,國民黨在五都選舉,深陷苦戰。

  文章說,原先國民黨期待ECFA能成為炒熱選戰的議題,在民眾期待“善治”和“貧富落差”的實際感受下,早已成為幻影。無論是執政黨或相對應配合的大陸官方,都應該對台灣民意有所清楚認知:兩岸議題與五都選舉,沒有任何關聯性。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