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聯合晚報:養兒育女的“質”與“量”問題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0-09-06 14:46:27  


  中評社台北9月6日電/台“內政部”次長簡太郎說,政府已將養兒育女當做“公共財”,而非“個人負擔”,今後“國家”社會在照顧下一代的責任會逐漸加重,政府政策介入也會越來越多。繼百萬元徵鼓勵生育的口號之後,最新措施是第三胎在兩歲前每月補貼3000元,可見政府多麼急著鼓勵大家生孩子。

  聯合晚報社論指出,少子化的趨勢背後存在著社會結構性因素,恐怕不光是用錢就可以“催生”。經濟問題造成多子多孫未必多福氣,甚至現在父母之間流行一句笑話:“防兒”才能“養老”。由於養育費用增加,孝道觀念式微,從兩代之間資源的移轉來說,重擔落於父母這一代,當然生育率快速下滑。

  現在,政府表態願意幫忙養兒育女,但財政負擔卻是新挑戰。“內政部”規劃第三胎補助政策,老實說,大部分家庭連第二胎都不敢生,如何奢望生到第三胎去領補助。但政府財政能力有限,目前也只能做到這樣。

  回到問題根源,政府關注養兒育女問題,要重量也重質,因為生育、養育和教育是一體延續下去的。兩歲前每月3000元津貼,充其量當作“奶粉補助費”,但之後教育的花費更大。如果教育環境不改善,當父母評估能力只能“栽培”一個小孩受教育,那麼還是不敢多生。

  其實,政府對12年國教政策已研議多年,現在對5歲孩童的學前教育也開始補貼。雖說仍在財政負擔困難的大環境中,但教育投資絕對值得優先考量。所謂“苦不能苦孩子,窮不能窮教育”,馬英九競選“總統”時曾承諾,教育經費以每年0.2%GDP的比例增加,如今不時受到“提醒”要兌現支票,可見所有民眾對增加教育經費的期待很高。另方面,如何利用少子化造成學生人數下降的現況,趁機進行“教育優質化”改善,也是值得思考的目標。

  鼓勵生育,要從“生”、“養”的這一端,延伸到“教育”的那一端;對人口問題的關注,也要從“量”擴展到“質”。這是一個全方位的挑戰,應該將人口問題與教育問題連結在一起,全面研擬對策。 


    相關專題: 兩岸新局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