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傳媒頭盔眼罩備妥 迎戰世貿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5-12-09 16:15:17  


香港媒體可能無法想像要如此作採訪。
  中評社香港12月9日電╱據香港《文匯報》報道,現今香港全城都對世貿會議“如臨大敵”,不單香港警方、消防、懲教署、商鋪、學校等各自已作好準備,就連事事走在最先、最前,很有經驗的記者也一樣要作出各種應變計畫。 

  報道說,對於市民來說,勢頭不對當然可以“走為上著”;但身為記者往往只能“走著瞧”。面對這場可能是香港開埠以來最轟動的“戰爭”,新聞界已經作好最壞打算,包括搜購頭盔、眼罩,甚至“豬嘴”防毒面罩和避彈衣;哪怕被譏“怕死”,也希望靠這些配備幫助完成任務,令自己不致成為“新聞主角”。 

  香港亞洲電視助理宣傳總監雷國芬表示,新聞部已為前線記者預備了頭盔、防毒面具、對講機、水瓶、毛巾等,保護記者採訪“防暴”新聞。此外,部門亦為記者們進行講解,作好內外準備。 

  香港商業電臺新聞和外事部總監陳淑薇稱,公司已為出外採訪的同事購備保護裝備,例如面罩、眼罩、防毒面具等,以防一旦出現暴力事件,警方或會施放催淚彈驅散人群,連帶同事也受影響。另外,也為同事增購保險,並與他們開會討論遇事時如何應變及保護自己。 

  攝影記者常常為捕捉“關鍵剎那”而走到最前線,置身絕地、身陷險境。路透社的攝影記者葉英傑指,公司除提供頭盔、眼罩及防煙罩外,兼有護膝、護肘,更有人被派往外國接受危難情況(如暴動、騷亂)的應變訓練。身兼香港攝影記者協會副會長的葉英傑說,有攝影記者喜歡近距離拍攝,例如站在警方和示威者之間,“這個時間,最重要是‘預先找好退路’,始終人身安全重要得多。而且在高處拍攝,還可以有另一角度的故事,及不同凡響的畫面。” 

  其實,做好外在保護之外,良好的心理準備也不可缺。香港記者協會副主席譚志強卻擔心記者未必應付到,“突發記者見慣危急場面,敏感度較高;而攝影記者“拍完就走”,未必會陷入人群中。我反而擔心文字記者,尤其是女記者。”所以,該會率先為傳媒工作者舉行世貿採訪工作坊,既瞭解世貿前因後果,也對可能發生的事情預先公告。 

  傳媒人唯恐“壯志未酬”而積極“備戰”,學院派又如何看待呢?香港樹仁學院新聞與傳播學系系主任梁天偉說,過往香港的示威、遊行、集會都很和平,反而根據世貿會議的“往績”,都有不尋常事件發生,甚至有人“專業請願”,對採訪的記者來說,絕對要“打醒十二分精神”! 

  因此,世貿會議除了考驗警力外,還是考驗傳媒人應變能力的“戰場”。      


    相關專題: 世貿部長級會議 考驗香港保安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