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中華日報:台灣馳援海地,證明外交休兵奏效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0-01-26 09:14:03  


  中評社台北1月26日電/台灣中華日報今天社論說,美國黑人民權領袖傑克遜,讚揚台灣與其他亞洲國家援助海地的義舉,接著,《時代》雜誌網路版日前刊出《馳援海地,台灣站上國際舞台》專文,高度肯定台灣對海地的救災行動,充分展現台灣人民的愛心已廣為國際認知,更凸顯兩岸外交休兵確能奏效。

  海地於本月十二日發生規模七的大地震,傷亡統計數字直線上升,估計可能有多達二十萬人罹難外,傷者也多達二十五萬人,另有一百五十萬人無家可歸,災情慘重,直追發生於二○○四年、奪走近三十萬條人命的印度洋大海嘯,因此世界各國紛紛伸出援手。

  海地震災發生後,台灣立即展開救援行動,政府已承諾五百萬美元援助,以及提供將近一百噸人道救援物資,並計劃減免海地對我高達九千多萬美元的外債;民間團體也踴躍捐輸,同時組隊前往救援。儘管台灣救援隊抵達多明尼加,還要坐八小時汽車才能進入海地,又沒有重機具,但救援隊卻靠著雙手與電鑽,抵達次日就找到二名瓦礫中的倖存者,讓台灣之名首度出現在聯合國救援隊伍名單內,展現台灣搜救的專業能力。

  社論說,值得強調的是,這次台灣C-130運輸機運送救災物資到海地,不但創下空軍首度越洋航行的歷史紀錄,同時過境美軍基地中轉加油,這也是台美斷交後,台軍機首度過境美國領土。這固然是台灣為最早向美國表示有意派軍機赴海地救災的“國家”之一,卻也顯現人道救援的重要性遠高於政治考量。

  這次在海地的維和部隊中甚至也有大陸派遣的軍人,換言之,台灣搜救隊在海地間接受到大陸軍人的保護,充分顯示“救災無國界”,同時證明兩岸外交休兵之後,台灣援外力度也就相對提高。

  社論謂,誠如黑人民權領袖傑克遜說,現在是搭起橋梁的時刻,是重新建設的時刻,是療傷止痛的時刻。我們認為,人道外交是最可以展現愛心的援外方式。以往台灣接受外援時期,每年受援規模約一億美元,在一九五○年代,約占國民生產毛額(GNP)的百分之九,對當時台灣經濟發展有莫大的幫助。現在台灣已躋身於“援外國家”之列,但援外經費僅占GNP的百分之零點一二,低於經濟合作發展組織國家的平均值百分之零點二八,也沒有達到聯合國要求的百分之零點七的目標,實在還大有拓展的空間。

  準此以觀,由於外交經費不必再用於外交惡鬥的需要上,台灣將更能善盡國際村一員的義務。事實上,台灣以“進步夥伴,永續發展”為援外政策主軸,一年多來,援外工作已獲致相當的成效,不但逐漸朝向專業化與透明化發展,過去金援落入外國不肖政客口袋的現象也不復存在。

  社論最後說,更重要的是,由於外交休兵,兩岸無須將資源耗費在無謂的邦交國爭奪戰,雙方都可以更加務實且有效的參與國際援助,這次海地救難就是最好的例子。我們深盼以此事件為契機,大力開展台灣人道外交。


    相關專題: 馬英九出訪中美洲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