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 
和平協議需要大智慧大手筆大心胸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9-03-31 00:25:37  


“兩岸關係”是對臺灣海峽兩岸最準確的定位
  中評社香港3月31日電/和平與發展研究中心研究員沈衛平在剛剛出版的《中國評論》月刊四月號上發表專文《兩岸和平協議芻議》。文章表示:長期以來,“兩岸關係”已經成為台海雙方的一個習慣用語和專用辭彙。既是“兩岸關係”,其實定位已在其中,這個定位就是這四個字:兩岸關係!而不是甚麼兩國關係或兩個中國的關係。而近十餘年的兩岸關係持續緊張和面臨危機,非由傳統黨爭造成,而幾乎全由統、“獨”之爭引發。作者認為,身份與定位緊密關聯。兩岸關係既為一個中國內部的關係,就理應為這種關係定位設計出相應的身份,雙方才能正常進行政治性接觸、協商、談判。在協商、簽訂和平協定直至未來開啟統一談判這漫長過程中,兩岸如何理解、控制、化解仍然不可避免的外交困局,需要大智慧、大手筆、大心胸。文章內容如下:

  2005年4月,胡錦濤與連戰會談新聞公報提出:“促進正式結束兩岸敵對狀態,達成和平協定,建構兩岸關係和平穩定發展的架構,包括建立軍事互信機制,避免兩岸軍事衝突。”同年5月,胡錦濤與宋楚瑜會談公報提出,“兩岸應通過協商談判正式結束敵對狀態,並期未來達成和平協定,建立兩岸軍事互信機制,共同維護台海和平與安全,確保兩岸關係和平穩定發展”。2008年5月,馬英九宣示:“未來我們也將與大陸就台灣國際空間與兩岸和平協議進行協商”。胡錦濤於2008年12月31日再次鄭重提出“協商正式結束兩岸敵對狀態,達成和平協定,構建兩岸關係和平發展框架”。

  目前,兩岸能否儘早達成“和平協議”,為世人關切。

  和平協定與兩岸目前已達成的各項事務性協定均不同,一旦進入程式運作,即開啟了政治談判的大門。雙方先期在若干難點問題上預做研究,形成定見,求得共識,方能使政治談判的航船繞過阻礙,駛達彼岸。

  兩岸關係需要定位

  開始政治談判,首先涉及的就是雙方關係的定位問題。它包含三方面內容:

  其一,談判地位是否對等。大陸始終堅持“平等談判”的政策,見諸於鄧小平談話和“江八點”、“胡四點”等若干歷史文獻。大陸方面早期的想法是,在國民黨在台灣具有絕對執政地位的前提下,通過國共兩黨第三次合作及國共雙方的對等談判解決問題。當台灣內部政治生態發生了根本變化之後,通過國共兩黨談判解決問題不現實了。此後,大陸方面的“平等談判”,已指台灣海峽兩岸。由一個中國內部的兩黨對等談,到由一個國家內部的海峽兩岸對等談,而不是由中央政府與一個高度自治的地方政府或省級政府不對等談,台灣方面應該從大陸對台政策的演化之中,體會到大陸方面的務實與誠意。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 


    相關專題: 兩岸新局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