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高祀仁:香港在國家未來發展中將扮演重要角色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9-01-02 09:06:41  


高祀仁表示,香港同胞在大力支持內地經濟發展的同時,也熱情關心和積極支持國家教育、科技、文化、衛生和體育事業的發展。資料圖片
  中評社香港1月2日電/中央人民政府駐香港特別行政區聯絡辦公室主任高祀仁在一月號的《求是》雜誌撰文指出,我國已經步入了科學發展的新階段,處在一個加快發展的戰略機遇期。香港作為國家發展的一部重要引擎,作為珠三角經濟區的一個重要支點,完全可以在國家未來發展中扮演更加重要的角色。
  
  文章全文如下:

  30年來,香港與祖國同發展、共進步。“香港因素”成為國家改革開放取得成功的重要原因,改革開放則是香港成就中至關重要的“內地因素”。香港背靠祖國,抓住改革開放的歷史機遇,借助國家經濟持續快速發展的契機,利用內地龐大的市場腹地,獲得了巨大商機,成功實現了製造業的北移升級和經濟轉型,成為世界級的商業和服務中心,成為創造“經濟奇跡”的亞洲四小龍之首。國家的發展需要香港,香港的發展離不開國家。展望未來,香港必將在繼續參與國家改革開放的進程中,實現自身更大的發展,為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做出新的更大貢獻。 

  胡錦濤主席指出:“在我國改革開放的歷史進程中,廣大香港同胞、澳門同胞發揮了重要作用,做出了突出貢獻。”在隆重紀念中國改革開放30周年的歷史時刻,以胡錦濤主席的科學論斷為指針,回顧總結香港在國家改革開放中的歷史性作用,明確香港在國家未來發展中的地位,對於進一步推動國家發展和香港繁榮具有重要的意義。 

  香港在國家改革開放總體戰略中佔有重要地位 

  我們黨在革命、建設、改革各個歷史時期都十分重視發揮香港的作用。建國之初,解放軍勒馬深圳河畔,以毛澤東同志為核心的第一代中央領導集體高瞻遠矚,提出對香港“長期打算、充分利用”的方針,為新中國留下了一個與外部世界交往的重要通道。內地實行改革開放,如何把香港的作用利用好、發揮好,成為中央始終關注的一個重要問題。 

  我們黨在確立改革開放總體戰略的過程中,充分考慮了香港因素,為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作准備的中央工作會議上印發了一份重要的參考文件,題目是《香港、新加坡、南朝鮮、台灣是怎樣迅速發展起來的》。在當時整個國家百廢待興、百業待舉的情況下,如何借助包括香港在內的各方面的經驗和力量,推動經濟改革特別是對外開放迅速啟動,是一個亟待解決的重要課題。1979年4月,時任廣東省委負責人的習仲勛、楊尚昆同志提出在鄰近香港、澳門的深圳、珠海以及汕頭舉辦出口加工區,得到鄧小平同志的首肯。當時香港已經是成熟的現代化的華人城市,是內地最大的經貿夥伴和對外貿易的主要通道。黨的第二代領導集體以敏銳的戰略眼光瞄準香港,就是希望借助香港的資金、技術、人才和管理經驗,促進內地改革開放和經濟社會發展。 

  用“一國兩制”方針解決香港問題,本身就蘊含著發揮香港作用的遠見卓識。“一國兩制”方針從醞釀、提出到付諸實踐的30年,與改革開放的30年基本同步。“一國兩制”的內涵至少包括兩個方面,一是解決主權問題,二是保持香港的長期繁榮穩定。正如鄧小平指出的,保持香港的資本主義制度50年不變,“不只是為了安定香港的人心,而是考慮到香港的繁榮和穩定同中國的發展戰略有著密切的關聯”。香港回歸後,中央更加重視“一國兩制”下的香港在國家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全局中的重要作用。2001年制訂的國家“十五”計劃綱要,強調要“鞏固和加強香港國際金融、貿易、航運中心的地位,加強港澳台與內地的經濟合作及交流”,從國家戰略層面就香港發展和香港與內地的合作提出明確要求。2005年制訂的國家“十一五”規劃綱要,涉及香港的份量明顯加重,進一步明確了香港在國家發展戰略中的定位和作用,就保持香港、澳門長期繁榮穩定問題作了專門論述,就深化香港與內地的合作等作出更為全面的安排。近年來,中央政府還相繼出台了一系列政策,特別是2003年6月簽署的《內地與香港關於建立更緊密經貿關係的安排》(簡稱CEPA),為香港參與內地的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創造了更加便利的條件。 

  30年來,從黨的第二代領導核心鄧小平同志提出“一個國家、兩種制度”,到黨的第三代領導核心江澤民同志提出內地與香港“誰也離不開誰”;從黨的十六屆四中全會提出保持香港、澳門長期繁榮穩定是我們黨在新形勢下治國理政面臨的“嶄新課題”,到十七大進一步指出是“重大課題”,再到胡錦濤同志2008年初對香港提出“集中精力發展經濟,切實有效改善民生,循序漸進推進民主,包容共濟促進和諧”四句話的總要求,都充分反映出我們黨對香港及其作用的高度重視和深刻理解,極大地發展了“一國兩制”理論,豐富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理論寶庫。 

  對於香港在國家改革開放總體戰略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香港同胞同樣深有體會,深感自豪。2008年7月,香港特區行政長官曾蔭權在一個論壇上致辭說:“我深信,以鄧小平先生為首的中央決策層,30年前思考尋求國家發展富強的道路時,曾注視到香港、注視到台灣和注視到新加坡這幾個華人社會的經濟發展經驗,並從中受到啟發。為什麼鄧小平先生要把全國改革開放最大的試驗場放在深圳?就是因為深圳近水樓台、毗鄰香港;為什麼鄧小平先生一而再、再而三呼籲內地要建設幾個香港?就是因為他認為香港是內地現代化成功的示範單位;為什麼鄧小平先生要提出在香港實行‘一國兩制’?因為他堅信,穩定繁榮的香港,對實現國家現代化有不可取代的作用。”這段話,既是對香港在國家發展戰略中重要地位的深刻理解,也是對中央高度重視和發揮香港作用的精彩詮釋。 


【 第1頁 第2頁 】 


    相關專題: 紀念改革開放30周年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