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先鞏固支柱抑覓新產業?港各界意見尚未統一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9-05-29 09:05:55  


羅祥國認為,在新產業難起,舊產業難保之下,香港前景變得極為不明朗。大公報圖片
  中評社香港5月29日電/香港各界對政府發展“六大產業”政策,從本質上和取向上存在不少質疑,對其中的產業選擇及具體發展方向亦各有看法,有的建議首先鞏固支柱產業,有的則建議集中發展其中兩個產業……這反映了社會上與政府的意向尚未統一,看來政府要取得更廣泛的社會認同,還有很大困難。

  大公報報道,香港面臨金融海嘯衝擊,有人批評香港經濟結構不平衡,認為香港擁有世界級大學和學者、健全的知識產權保護制度和法制等優勢,足以發展新產業,政協委員羅祥國博士卻質疑,香港並無發展新產業的歷史基礎和客觀條件,“六大產業”政策也無法幫助產業在港“集群”,發展核心競爭力。香港首要應鞏固現有支柱產業。

  八十年代香港製造業遷移到珠三角地區,沒有發展植根本土的核心能力和“產業集群”,羅祥國指出,現在香港要從無到有發展新產業,實屬不易,其中有一個大的制約因素是,內地的工資和地價等經營成本大大低於香港,甚至便宜幾倍,土地、人力密集的產業都願遷移過去,不容易在香港扎根,這是個很現實的發展障礙。

  香港優勢多論據薄弱

  但人們常津津樂道香港具有發展新產業的諸多優勢,如擁有世界級大學和學者、廉潔政府、良好融資環境、健全知識產權保護等,但羅祥國說,這個看法論據基礎太薄弱了,如果照這個邏輯,香港什麼都可以做,而對發展新產業,這些都不是主要因素。

  羅祥國在其研究新產業政策的著作和各類文章裡,多次提到波特的“產業集群”理論,以檢視新產業在香港是否有萌芽的機會,而萌芽後是否有足夠的主觀和客觀條件,在十年後成長成具有國際競爭力的“產業集群”。他認為,發展新產業應先看所選擇的產業在附近地區間和相同產業中,是否具有核心競爭力。

  對於董建華推出的中藥港,至現在的電動車,羅祥國均有疑問,他指出,香港無中藥科研人才、藥材和秘方,中藥的主要供應地和市場也不在香港,香港如何成為中藥製作中心?連驗藥中心都做不到。

  另外,香港也沒可能出汽車,沒鋼鐵業,什麼配套產業都沒有。電動車需要技術突破的是電池,就算香港科學家發明了世界上最高效能電池,專利可被人買走,無法產業化。總而言之,香港是大都會經濟體,不是國家經濟體,不像新加坡、韓國等面臨潛在軍事威脅,必須有國防工業和重工業,很多新的技術是由軍事工業轉化出來的,香港無這個基礎,令高科技在香港難以開展。 


【 第1頁 第2頁 】 


    相關專題: 百年一遇 金融海嘯席捲全球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