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合報社論:文王之怒與陳水扁之怒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5-08-13 11:21:08  


  中評社香港8月13日電╱台灣聯合報今天發表社論指出,文王一怒而安天下,陳水扁一怒,卻是議論紛紛。社論說,雖是議論紛紛,唯仍有眾議咸同者:陳水扁為了桃園一地停水數日大發雷霆,但對於陷全民於政局混濁、經濟衰敗漫漫五年之久卻未見有何動靜。如此輕重大小不分,似乎不符「比例原則」。

  社論說,首先,「限期供水」原本就不是陳水扁發怒的正當題材。台灣經濟部宣布於十三日恢復供水,必是已經計算過自然條件(含砂量)及技術條件(排砂量)的可能性;這些條件,陳水扁發怒是如此,不發怒亦是如此。如果做得到,並非因陳水扁發怒而做到;如果做不到,則陳水扁發怒也仍是做不到。陳水扁發怒,頂多是被迫以北縣停水來加速桃園供水。

  因而,陳水扁之怒,只是在自然條件及技術條件所構成的必然程序中,插花加演了一場權力鬥爭的野台戲而已;一方面表達了陳水扁的威儀,另一方面亦增添了台灣行政院長及經濟部長以降的恥辱。既然陳水扁之怒在科學上及理性上與能否「限期供水」無關,則輿論自然要從非科學及非理性的層面去議論陳水扁之怒了。

  社論說,談到「比例原則」,事例不勝枚舉。經濟大局警訊頻傳是「大」,桃園一地水荒則相對是「小」;陳水扁曾經多次許諾「春天來了」、「燕子來了」是「大」,「限期供水」亦相對是「小」;陳水扁操弄政潮,「逼出了」中國大陸的《反分裂國家法》是「大」,行政院長是否應為水荒夜宿石門水庫更相對是「小」……。總之,文王一怒而安天下,是因黎民認同文王的正義地位;但倘若陳水扁自身做為正義裁判的地位受到質疑,陳水扁之怒自然就不免引發紛紛議論了。

  不說別的,謝長廷就必然不是心悅誠服。八月十日陳水扁公開質問謝長廷「行政院長是做什麼的」,當日謝長廷在電視鏡頭前呈現的表情,可謂是六十年來台灣政壇上前所未見的扭曲臉譜。謝長廷說,「我不能罵總統」;但從人性面來看,恐怕只是口裡「不能罵」而已,絕不是心裡「不罵」。因為,任何人皆可看出,陳水扁此怒,與能否「限期供水」根本無關,只是對謝長廷及何美玥等的人格尊嚴與榮譽之無理無謂的剝削而已;謝長廷與何美玥在電視鏡頭前的表情舉止,說明了一切,令人駭異悲憐。

  社論又指出,若從「比例原則」看,陳水扁為「限期供水」質問謝長廷「院長是做什麼的」,但陳水扁其實更應當質問謝長廷:主張「憲法一中」為何不能兌現?台灣航空器飛越大陸、澎湖小三通、客貨包機直航,為何不能「限期實施」?陳水扁未因這些「大政經緯」對閣揆發怒,反而因早一天晚一天必可砂沈水清的水荒問題罵得閣揆臉色慘綠;這正是「比例原則」的問題,亦似乎正是整個國政的癥結所在。 


    相關專題: 馬英九效應 民進黨五天王混戰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